由北宋农业经济看国家的经济特征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w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朝代。随着唐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得土地兼并如洪水猛兽,由此引发贫富分化等连锁反应。这促使国家推行“两税法”来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但它却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其中之一就是土地兼并的加速前进。而“不抑兼并”导致地产集中,由此带来入宋以后富民阶层的崛起。富民阶层由于没有政治特权不得不依靠经济手段维持剥削,这主要通过契约形式实现,最终使得契约租佃入宋以后终成气候。这一历史变迁过程反映了国家传统职能的变迁。本文作者认为,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不单纯是被迫对经济社会变化做出调整,而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此进程反映出国家的一些经济特征。本论文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阐述文章的选题初衷,即发轫于对导师《两周土地制度新论》及其他论文的思考。由此出发验证,寻找资料的过程也就是该部分中的研究动态所体现出来的。第二部分是北宋农业经济体现出的特征。该部分就此进行阐述和分析,从分析中抽象出基本理论要素。第三部分,衔接上一部分思路进行展开。这个部分首先分析处于唐宋变革下国家职能是如何转变的,以及这些转变的外在表现,即“不抑兼并”和“契约租佃制”。进而从这种转变中分析出国家经济利益的职能或者说属性。接下来就国家这种经济利益进行分析,在阐述的过过程尽量将分析框架置于北宋之内,做到理论回归于实践。第四部分余论。主要就本文逻辑结构进行梳理,最后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其他文献
从2008年3月起,中组部与国家多个部门正式联合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旨在5年内为农村基层选聘10万优秀大学毕业生,2010年又将选聘名额提升至20万。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在一定程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呈不断上升趋势,图像融合的优势使其在医学成像与诊断、智能交通、人类视觉辅助、智能制造、工业过程及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
论文集中论述了近年来倍受关注的新地域主义建筑的理念、内涵特征和在台湾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新北市美术馆的设计过程中的地域性特征的建筑探索,试图探讨台湾地区新地域主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