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越来越多的年轻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务工。但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和就业结构的限制,导致劳动力有效供给短缺,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并融入城市存在诸多困难。因此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由于教育成本和机会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职业教育来提高自身素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关键突破口,来探究其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本文引入教育配置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在描述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就业能力的相关因素,并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教育因素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证明职业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然后对建筑业、餐饮业等行业的241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对收集到的现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给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体系的构成的五个维度,包括职业认同、个体适应性、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分析职业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体系中的哪几种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设置分类变量和研究假设,主要运用多重比较分析方法来验证:职业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哪些方面具有提升作用;接受不同类型教育、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能力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最后从政府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方面提出强化职业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提升作用的路径。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通过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人才培养类型、规模还是人才培养层次上,再考虑到教育成本、现实教育需求等因素,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都是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选择。职业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具有提升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工与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在就业能力差异显著;接受普通教育的农民工与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就业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民工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民工就业能力差异显著。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的就业能力缺陷主要体现在受教育水平低、社会地位低和缺乏责任感等三方面。因此,本文从政府为职业教育提供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弥补就业能力缺口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其职业向上流动,并成功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