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ngt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竹粉、铝酸锶荧光粉、高密度聚乙烯、偶联剂通过高速混合、密炼以及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因综合了竹粉、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以及高密度聚乙烯的诸多优点而具发展应用的美好前景。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进行开发应用,不仅有利于缓解我国森林资源不足,木材供应价高紧缺的现状,而且促进了稀土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增加了竹塑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能,与此同时,解决了高分子聚合物、竹粉等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问题。本文首先筛选较优的偶联剂的种类及含量、荧光粉的含量及粒径以制备综合性能较优的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然后利用含氢硅油改性竹粉和荧光粉提高复合材料的耐水性能,以扩大其应用范围。为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首先探讨了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异丙基三(硬脂酰基)钛酸酯(YB-510)、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三种偶联剂对稀土荧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各种仪器分析表明,三种偶联剂均能改善竹粉和荧光粉的分散性,减少了团聚现象,使得基体与填料间浸润性改善,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黏合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能,三者之中较优的偶联剂为MAPE;然后对MAPE的含量做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添加2%、4%、6%、8%的MAPE的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发射光谱、力学性能、场发射电镜(FESEM)进行分析以及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表征分析得出添加6%的MAPE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优,其内竹粉和荧光粉在基体内分散性改善较好,荧光粉摩擦受损率以及淬灭率较低,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较好,副反应较少,二者的表面游离羟基与酸酐基团之间发生了酯化反应和氢键连接,MAPE起着连结两种不同极性物质的桥梁作用。然后对铝酸锶荧光粉的含量和粒径对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荧光粉,利用分析仪器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说明,并利用FESEM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铝酸锶荧光粉的含量为13.7%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发光效率较高,力学性能较好,遇热较稳定,荧光粉在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团聚现象较少,荧光粉利用率较高。对铝酸锶荧光粉的粒径研究表明,随着荧光粉粒径的减小,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相对发光强度增大,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添加1500目荧光粉的复合材料中基体与填料浸润性较好,界面粘合作用较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动态流变性能较好;FESEM显示,荧光粉粒径越小,复合材料界面结合越强,但粒径太小,团聚增多,界面结合变差;热重分析表明,添加1500目荧光粉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较好;因此添加1500目荧光粉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优。最后利用含氢硅油改性竹粉和荧光粉以使二者由亲水性向疏水性转变,从而提高稀土荧光竹塑复合材料的耐水性。接触角分析表明:竹粉、荧光粉和复合材料的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相比于未改性复合材料,改性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较低;经11天水浸泡,改性复合材料的相对发光强度下降28.82%低于未改性复合材料的42.17%,改性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能耐水性更好。随着浸水时间的增长,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均下降并趋于稳定,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然后趋于稳定,与未改性复合材料相比,改性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拉伸强度的下降率较低,改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遇水更稳定。场发射扫描电镜显示,改性复合材料中荧光粉和竹粉在基体中分散较均匀、团聚减少、界面粘合强度改善。复合材料经含氢硅油改性后,游离羟基数量减小,在1387.75 cm-1处出现Si-CH3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含氢硅油与竹纤维和荧光粉表面羟基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疏水性包覆层。
其他文献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运行现状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七部委联合发布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辨证施膳与肠息肉术后复发率间的关系,探讨辨证施膳降低肠息肉术后复发率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 867例需进行肠息肉切除手术患者的
采用Ce调控负载型钒磷氧(VPO/TiO2)催化剂的表面酸性并与之形成密切相关的微观结构,研究催化剂VPO-Ce/TiO2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当P/V为1/3、Ce/V为1/4、活性组分负载量10%、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实现社会信息的数据化,金融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发展领域,对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在金融领域管理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