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茎瘤芥(又名青菜头)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中的一类重要蔬菜,主要用于加工生产榨菜,在长江上游重庆涪陵及周边区域广泛栽培,是当地冬季主要栽培作物。随着重庆市涪陵及周边区域茎瘤芥产业的发展,茎瘤芥栽培过程中存在过量施肥、偏施氮肥、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也造成了茎瘤芥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茎瘤芥产业的健康发展。缓释肥具有养分释放慢和养分利用率高的特点,被誉为“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茎瘤芥(又名青菜头)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芥菜种中的一类重要蔬菜,主要用于加工生产榨菜,在长江上游重庆涪陵及周边区域广泛栽培,是当地冬季主要栽培作物。随着重庆市涪陵及周边区域茎瘤芥产业的发展,茎瘤芥栽培过程中存在过量施肥、偏施氮肥、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也造成了茎瘤芥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严重制约了茎瘤芥产业的健康发展。缓释肥具有养分释放慢和养分利用率高的特点,被誉为“环境友好型肥料”。为此,根据茎瘤芥的需肥规律和生长规律研制了茎瘤芥专用纳米缓释肥,并采用“通气法”研究肥料的氨挥发速率和氨挥发总量,采用“好气培养-间歇淋洗法”研究肥料的氮素释放特性,并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大田试验研究其对茎瘤芥产量、品质、养分利用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茎瘤芥专用纳米缓释肥(NBSRF)能降低肥料的氨挥发速率。肥料施入土壤后氨挥发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氨挥发速率的峰值在施肥后5~10天。NBSRF的氨挥发速率峰值低于商品茎瘤芥专用肥(MZF)、普通复合肥(OCF)、茎瘤芥专用肥(BCF)和茎瘤芥专用缓释肥(BSRF),分别降低4.78、2.13、1.33和0.44 mg·kg-1·d-1,降幅分别为48.77%、29.79%、20.99%和8.11%。(2)NBSRF能降低肥料的氨挥发总量。肥料施入土壤后的表观氨挥发总量占施氮总量的5.27%~9.36%。肥料施入土壤后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20天内,氨挥发总量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NBSRF的表观氨挥发总量低于MZF、OCF、BCF和BSRF,分别降低19.28、9.96、8.49和2.98 mg·kg-1,降幅分别为41.20%、26.59%、23.57%和9.78%。(3)NBSRF具有一定的氮素缓释功能,缓释期大约为70天,第70天的总氮累积溶出率为89.74%。在培养期内,同一时期不同处理的总氮累积溶出率大致为OCF>MZF>BCF>BSRF>NBSRF>MSRF。(4)NBSRF能提高茎瘤芥的产量。盆栽试验研究发现NBSRF的茎生物量分别比OCF和MSRF增加7.85~10.56g·pot-1和19.52~25.97 g·pot-1,增幅为2.70%~3.80%和7.26%~9.54%。大田试验研究发现NBSRF的产量分别比MZF、OCF和MSRF增加291.58~553.05、397.31~694.80和24.90~197.32 kg·667m-2,增幅分别为11.38%~24.24%、16.70%~32.47%和0.88%~7.48%。(5)NBSRF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茎瘤芥的品质。盆栽试验研究发现NBSRF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其它施肥处理增加17.01%~64.83%;NBSRF的挥发性物质总量和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均高于其它施肥处理,挥发性物质总量比其它施肥处理增加3.86%~170.85%,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比其它施肥处理增加5.78%~205.20%。大田试验研究发现与其它施肥处理相比,NBSRF的挥发性物质总量提高20.83%~187.76%,异硫氰酸烯丙酯含量提高22.21%~166.05%;游离氨基酸总量提高0.66%~50.43%。(6)NBSRF处理的叶片SPAD值总体上低于普通肥料。第50天永安小叶NBSRF处理叶片SPAD值低于MZF、OCF和BCF,分别降低1.73、2.04和1.29,降幅为4.80%、5.60%和3.62%;第85天永安小叶NBSRF处理的叶片SPAD值低于MZF、OCF和BCF,分别降低0.34、1.14和1.17,降幅为0.99%、3.23%和3.29%,第85天的差值小于第50天的差值。第50天涪杂2号NBSRF处理的叶片SPAD值低于MZF、OCF和BCF,分别降低0.18、2.11和1.64,降幅为0.52%、5.81%和4.58%,第85天涪杂2号NBSRF处理的叶片SPAD值低于OCF,降低0.59,降幅为1.65%,但高于MZF和BCF,分别增加1.53和0.55,增幅为4.67%和1.62%。(7)NBSRF能保持土壤p H值稳定,降低土壤酸化的风险。盆栽试验研究发现,与试验前相比,OCF和MSRF的土壤p H值分别下降了0.74~0.78和0.50~0.56,而NBSRF处理使土壤p H值增加0.02~0.10。(8)NBSRF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盆栽试验研究发现,与OCF相比,NBSRF的氮肥利用率提高4.41%~10.05%,与MSRF相比,NBSRF的氮肥利用率提高10.67%~11.16%。大田试验研究发现NBSRF茎的氮含量高于MZF和OCF,分别增加12.64%~14.93%和19.01%~27.97%。
其他文献
蛋白质对于调节和执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少数的蛋白质独立发挥作用,大多数蛋白质通常通过与其它蛋白质或分子相互作用发挥其功能。构建和分析大规模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制,还是探索蛋白质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尽管目前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现有的研究仍停留在基因水平上。蛋白质相互作用中已知的“蛋白质”通常被认为是基因通过可变剪接产生的最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新闻文本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而海量的新闻文本信息是杂乱无序的。面对爆炸式增长且杂乱无序的新闻文本信息,用户获取所需信息的难度和时间增加。文本分类技术能够科学有效地对海量新闻文本数据进行组织和管理。目前,随着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和发展,各种监督的深度学习算法已经用于新闻文本分类,它们能够有效地提取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效果显著,但是需要大量的标记数据,
自2015年国家推进脱贫攻坚战略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减少,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仍然会长期存在。下一步我国的扶贫任务主要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反贫困工作中,要重点解决农村地区相对贫困人口发展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尤其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儿童的健康与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在“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战略背景下,
活跃于公元前5世纪末、4世纪初的克尼多斯人克特西亚斯是一位比较特殊的希腊史家。在波斯宫廷担任了17年的御医后,回到家乡的克特西亚斯通过其经历撰写了《波斯志》和《印度志》等著作。由于内容和题材上的特殊性,部分后世古代作家在撰写与东方相关的作品时,常常将克特西亚斯的这两部著作视为圭臬,转引其关于东方的历史、地理、风俗等内容。但同时,由于克特西亚斯在著作中记载了许多对于希腊人而言陌生而荒诞的情节,以及各
内吸性农药(包括新烟碱类杀虫剂和三唑类杀菌剂)因其广谱和高效的杀虫、杀菌效果,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尤其是用于种衣剂处理(seed treatment)。但其在环境介质和农副产品中的高频检出,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已知负面影响均表明了此类农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性。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内吸性农药的生态毒性的关注度仍然不够,特别是针对农药在土壤中的动态迁移、残留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法过分注重句法、词汇教学,不重视篇章的建构和解读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新的教学方法展开了探究,其中,语篇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内许多学者对语篇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试图把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但许多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大部分针对高中英语。因此,在本篇中,笔者探讨了语篇理论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语篇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作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带电颗粒,包括各种黏土矿物、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土壤腐殖质、蛋白质以及微生物等。研究表明,土壤各种颗粒的平均表面电荷密度通常高达1013-1014个/cm~2,该电荷密度意味着土壤颗粒表面的静电场强度高达10~8 V/m(水介质)或1010V/m(真空介质)。土壤颗粒的表面电荷影响着土壤中绝大多数的微观过程和宏观现象,比如:离子、质子和电子相互作用的化学过程决定了土壤的酸碱度、缓冲性
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养分资源,我国秸秆年生产总量大,但利用率不高。施用氮肥是加快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关键手段,然而不同氮肥用量下秸秆残渣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微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本论文以华北平原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秸秆包填埋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利用固态核磁共振(13C-NMR)、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DNA-SIP)、扩增子测序、宏基因组分析等分子生态学方法,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整合多个认知与元认知过程以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现实情境的能力。我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生活数学要面向全体智力障碍学生,使学生都能够接受适合的数学教育。智力障碍学生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应用在生活或工作中,能够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改良版图示策略是一种为专门为中重度障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开发的新方法,目前国际上对改良版图示策略的实证研究数量有限,在我
平原君,即战国之际的赵国贵公子赵胜,与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被后人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平原君及其事迹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其豪举养士、合楚定纵、毁家纾难等事迹流传甚广,不仅是平原君形象塑造的基石,更是后世创作者的题材宝库,为后世学者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总体说来,平原君的形象从先秦到宋代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过程。其间,历代文人对平原君形象的书写与阐释并非只是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