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黄土水热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饱和黄土通常水分含量较低,在研究水运移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气态水迁移的作用。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地下水位很低,但诸如城市和机场硬化路面以下土层含水率却较高,这种现象已经不能使用经典的热和液态水迁移理论来解释。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揭示现场“锅盖”效应现象的研究需要,提出了一种用于模拟非饱和黄土中水分和热耦合的新思路,该理论认为水分迁移受到温度梯度和基质吸力梯度的双重作用,其不仅考虑了土中液态水的迁移和热量的传递,还考虑了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相变转换(蒸发和冷凝)及相变潜热和显热。通过建立非饱和黄土模型和水分迁移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改变初始条件和边界温度,并使用数值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其进行模拟,得出了气态水和液态水在水分迁移过程中的运移基本规律和相对贡献大小及其条件,以及在不同温度梯度、温度水平、初始含水率、迁移时间和土水特性参数等情况下,水分分布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果: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土体中的水分主要以气态水分形式由高温端向低温端运移,当气态水在低温端凝结成液态水时,水分又会在吸力梯度作用下以液态水形式向高温端运移;土体模型(20厘米)中温度场在10小时后就基本达到了稳定,温度梯度不再变化;随着土体温度梯度、温度水平和迁移时间的逐渐增大,高(低)温端水分迁出(入)量越大,土中含水率增量为0的临界点距高温端越远,水分流失区域越大,总水分迁移量也越大;随着土体初始含水率逐渐增大,高温端水分迁出量逐渐增大;而低温端水分迁入量先增大,当含水率达到某一值时,气态水的迁移通道越来越小,水分迁入量减小,水分流失区域逐渐减小,因此,土体中总水分迁移量是先增大后减小,土中含水率增量为0的临界点距高温端越近,临界点附近曲线变化趋势越发突变。随着与进气值有关的参数的不断增大,高(低)温端水分迁出(入)量越大,土中含水率分布曲线在高(低)温端处越陡,含水率增量为0的临界点距高温端越近,临界点附近曲线变化趋势较大;随着与土水特征曲线减湿斜率有关的参数的逐渐增大,高(低)温端水分迁出(入)量越小,土中含水率分布曲线越平缓,含水率增量为0的临界点距高温端越远。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是由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而成,该类结构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材料的长处,在承载力、塑性韧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也具有经济效益显著、施工方便等优点。尤其
澄清池作为给水处理中的重要构筑物,在给水处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澄清池具有占地大、回流泥渣量大、药耗大、空间利用率不足等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课题组开发两种
许多人认为被蚊子叮咬是一件小事,然而,这样的想法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6月是骨痛热症病例发生最为猖獗的一个月份,而骨痛热症正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感染病。黑斑蚊为何容易传染疾病  骨痛热症通过携带病毒的黑斑蚊来传播,而不是从一个病人直接传播给另一个。黑斑蚊携带的病毒来自患者的血液,该病毒可通过其叮咬而传播给其他受害者。  一般只有雌蚊子才吸血,雌蚊子吸血主要是為了繁殖后代,只有吸血后卵才能成熟。通常,它
期刊
车辆荷载与温度作用是桥梁结构使用过程中承受的主要荷载,是影响桥梁安全运营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桥梁的车辆荷载及温度效应进行长期监测,并据此估计出服役期间的最大荷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