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克思的一生与人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他长期社会实践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点,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他终其一生所奋斗的目标,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为人民群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一生与人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人民群众的需求是他长期社会实践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中心点,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他终其一生所奋斗的目标,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观点和理论,形成了系统化的群众观,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但群众观的形成并不是凭空想象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程才形成的。本文主要是通过阅读经典文献,综合及归纳其中的群众观为切入点来论述马克思群众观的形成过程,这有助于我们对其有一个系统而深刻的认识。本文首先指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以及英法德的工人运动是马克思群众观出场的历史背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黑格尔关于“劳动创造人”的思想、契希考夫斯基的“行动哲学”是其思想渊源。然后论述了马克思群众观的形成过程,它形成的起点是他在莱茵报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为穷苦群众利益辩护的思想以及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关于“人民主权”与“君主主权”的论争;从1843年马克思离开《莱茵报》到1845年春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一时期是其演进时期,这一时期他系统地阐述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以及“英雄和群众是辩证统一的”这两个观点;最终的形成是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人的解放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这一观点以及他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提出的“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保障”这一观点。最后,通过对马克思群众观的形成过程的总体把握,概括出它的基本特点,其主要表现在:是唯物史观形成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批判唯心史观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亲身革命实践的结晶。
其他文献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是目前教育界最为热门议题,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从2016年以来提出符合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来,中国教育界的学者们开始对其深入研究.核心素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核心的要素。保护传承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关键的环节。我国自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就将传承人保护作为重要内容。在传承人保护中,我国通
夏黑葡萄(Summer Black)是优质早熟无核品种,自然生长下果粒较小,严重影响了其商品性。生产上常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果实膨大,但膨大效果及果实品质受药剂种类、使用浓度和
针对高校采购自主招投标活动中呈现的经评审有效投标不足三个情形,为改进后续招标采购工作提出循规遵章,客观评价其有效投标的商务、技术、经济及综合响应符合程度的竞争性,
本论文以中国记者电影中呈现的新闻职业伦理困境为研究对象,通过深描电影中的典型伦理情境,再现中国新闻记者在面临伦理困境选择时的内心纠结与困惑。在电影中职业伦理困境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以及社会处在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大学生志愿者及志愿服务在具体的行动中都出现了志愿服务组织管理缺乏管理体制、缺乏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志愿者能
如何做好英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英语学困生成因进行了分析,找到学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教学实践与尝试,总结了五种很
有些特殊的根际或内生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可有效提高植物的耐盐、碱能力。本研究以玉米为试验材料,依据盐碱地生态特点,模拟中度盐碱地(pH为9.0,盐离子浓度0.45%)的条件,在人工光照培养条件下,测定菌株对供试玉米耐盐、碱能力的影响,结果如下:1、通过初筛和复筛从850个分离物中,获得10个能明显促进玉米在中度盐碱条件下生长的分离物。通过多次试验验证,YM6菌株提高玉米耐盐碱作用最强。在盐碱土盆栽
在20世纪60年代,亨利希重提自身意识问题,他通过批判传统反思理论而试图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亨利希的工作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反映出了"自身意识"理论本身所包含的困难。
以某厚堆积层滑坡为例,基于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雨水入渗条件下坡体的渗流及动态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分在坡体内的运移对边坡稳定性的时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