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教师资源配置是关键。为均衡师资配置,教育部等三部委提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以加强县(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统筹管理,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国家对这项政策赋予了较高的期望,在政策试行之初,部分区县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政策效果与目标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偏差。故为了更好地推进“县管校聘”政策的实施,达到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目的,本文尝试剖析其中存在的政策风险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规避策略。首先,通过对我国现代教师人事制度政策的演进进行梳理,以悉知此前教师人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透视当前教师人事制度中可能存在的政策风险。并在了解什么是“县管校聘”、其特征是什么以及可行性何在的基础上,有机结合教育均衡理论、人才流动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其次,为了对“县管校聘”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风险进行较为完善的分析,采用分步骤的风险辨识过程,从多角度对可能存在的政策风险进行全面而有效地识别。第一步根据风险管理标准(GB/T 27921-2011)确定分析识别政策风险的方法;第二步借助NVivo软件对现有政策文本及文献进行分析,形成“风险池”,初步识别政策风险;第三步参照初步识别的政策风险,编制半结构化访谈提纲,利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最终识别政策风险。再次,基于“县管校聘”政策风险的模型结构图,对识别出的县级层面政策风险(高效管理难度大、配套政策出台慢、保障措施落实难),校级层面政策风险(校园生态不稳定、枢纽功能未达标、学校管理存顾虑)以及教师层面政策风险(教师作用预期高、身心压力调节难、教师需求多样化、使命意识尚缺乏)这三个层面的政策风险进行剖析。最后,根据对三个层面十个方面政策风险的剖析,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风险规避策略:统筹教师管理业务,搭建数据分析平台;加快顶层设计建设,协同出台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落实完善激励措施;打造校园可持续生态,稳固并推进特色办学;加强学校枢纽功能,加大学校参与力度;实行梯度教师交流,制定队伍发展规划;理性看待教师流动;充分考虑身心压力;切实关注教师需求以及注重培养专业理念的规避策略,以期促进“县管校聘”政策更加完善,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