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选择了两种市售的分别以阿拉伯胶(DC)、变性淀粉(CWS)为壁材的VE微胶囊作为真丝织物护肤整理剂,通过整理织物的柔软性能比较,优选出CWS型VE微胶囊,并研究得出了一套合理的真丝织物VE微胶囊护肤整理工艺及配方:CWS型VE微胶囊30~50g/L,粘合剂10150~60g/L,柔软剂CGF30g/L,预烘条件80℃/1min,烘焙条件130~140℃/40S。研究结果表明,CWS型VE微胶囊在水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能,乳液平均粒径为380.6nm,尺寸适中;按上述工艺整理的织物白度和手感基本没有影响,而且洗涤16次后的整理织物上VE相对剩余百分含量达到80%以上;室温条件下经过10h浸渍,整理织物上的VE没有缓释,浸渍温度提高到40℃后VE有所缓释,在10h后,VE缓释了2~3%;CWS型VE微胶囊整理的真丝织物在VE缓释性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聚氨酯材料在缓释微胶囊制备方面应用较广,针对市售微胶囊整理织物VE缓释速率较低的问题,本论文采用二步法合成聚氨酯壁材、油相法乳化VE和预聚体的混合物,在水包油体系中经界面聚合制成聚氨酯型VE微胶囊。研究发现,以吐温80为乳化剂,采用油相法对VE醋酸酯进行乳化时乳化效果最好,在用量3%且无需高速剪切下乳化所得的乳状液平均粒径为79.3nm;预聚反应中反应单体PEG分子量对最终形成的聚氨酯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散性有着显著影响,以PEG400作为反应单体制得的微胶囊具有较小的粒径及较好的分散性;预聚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为减少副反应,最终选取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合成路线选用二步法,扩链温度为60℃,芯壁质量比1:1.25,由此制得的微胶囊不仅具有粒径分布范围窄及粒径较小的优点,而且具有较高的微胶囊化产率和适当的有效载量。按上述优化的制备工艺自制的聚氨酯型VE微胶囊呈规则的球状,粒径分布在0.26~2μm之间,平均粒径为0.582μm,分散性好;FESEM图表明,所制备的VE微胶囊通过优化的整理工艺能较好地分散固着于纤维上;红外谱图分析表明,聚氨酯微胶囊存在PU结构,且两种反应单体PEG400、TDI均反应完全;聚氨酯型VE微胶囊整理的真丝织物白度基本没有变化,而且洗涤16次后的整理织物上VE相对剩余百分含量达到80%以上。与CWS型相比,聚氨酯型VE微胶囊整理织物的耐洗性能有所下降,但芯材VE更容易缓释,浸泡10h后缓释了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