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裁判作为今天裁判队伍的主力军,其执裁能力的高低,对于乒乓球比赛的顺利进行,以及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中的乒乓球运动爱好者从会打、会裁、会看,并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无论在乒乓球技术实践还是乒乓球理论知识的掌握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时很多都获得了国家一级、二级、三级裁判员资格,并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参加工作以后,他们是我国裁判员以及高级别裁判员队伍的主要来源,并通过“学生裁判”这一平台,自身内在和外在不断提高的综合能力,是在日趋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立足的宝贵财富。本文以成都市普通高校乒乓球裁判员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普通高校乒乓球学生裁判员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详细分析,整体描述了当前乒乓球学生裁判员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剖析了影响成都市普通高校乒乓球学生裁判的培养因素,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培养方法过于单一,乒乓球学生裁判员的分布不均,很多高校没有乒乓球学生裁判;(2)乒乓球学生裁判的组织编排能力太差,大多数学生裁判没有正式比赛的编排经历;(3)由于参加培训的大学生人数众多,不能具体到每个人,出现执裁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4)学生裁判参加执裁机会太少,没有积累足够的执裁经验;(5)学生裁判员流动性太强,不便于裁判员的管理;(6)“乒乓球学生裁判”这一平台:其个人自身发展提供很多有利的条件,但是可利用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7)大学生自身具备很多适合发展裁判的条件,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8)学生裁判员裁判工作适应能力的高低与裁判等级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执裁年限或参加比赛执法次数多少。针对影响乒乓球学生裁判员培养与发展的因素,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根据实际需要在更多的高校培养;(2)加大组织编排能力的培养,在实战中不断地实践并提高;(3)在实践中由裁判长监督或通过裁判员之间互相评价,及时找出不足之处,针对性地提高;(4)体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都要为学生裁判增加执裁机会,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5)各地区联合对建立学生裁判员的信息档案,做好裁判员的交接工作,充分利用人才;(6)充分利用好“裁判平台”,全方位发展自身能力;(7)充分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克服制约裁判发展的多重因素,为今后的择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