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事实思维是指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进而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自1982年Kahneman和Tversky提出这一概念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针对儿童从发展的角度对反事实思维的考察成为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部分儿童不能进行反事实推理,并且会出现所谓的“现实错误”,在错误信念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现实错误”体现得更加明显。还有研究表明,不能抑制现实的优势信息(即抑制控制)是儿童出现“现实错误”的原因。这些针对正常儿童的研究产生了很多比较有意义的成果,但是针对特殊儿童群体,特别是智力落后儿童的相关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此外,抑制控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释错误信念和反事实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尚未见相关研究。本研究对74名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测查,探讨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反事实思维发展状况,并对其内部的机制进行探究,藉此揭示反事实思维和错误信念、抑制控制之间关系,以期为智力落后儿童认知领域的研究以及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反事实思维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7至9岁、10至12岁、13至15岁三个年龄组的主效应显著,其中,7至9岁年龄组的得分要显著低于10至12岁、13至15岁年龄组。10至12岁和13至15岁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错误信念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7至9岁、10至12岁、13至15岁三个年龄组的主效应显著,其中,7至9岁年龄组的得分要显著低于13至15岁年龄组。7至9岁和10至12岁、10至12岁和13至15岁组之问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3)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的趋势。7至9岁、10至12岁、13至15岁三个年龄组的主效应显著,其中,7至9岁年龄组的得分要显著低于10至12岁、13至15岁年龄组。10至12岁和13至15岁组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4)不同地域的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在位置错误信念任务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其他错误信念任务以及反事实思维和抑制控制任务上没有显著差异。5)中度智力落后儿童反事实思维、抑制控制和错误信念的发展存在显著的相关。6)错误信念和抑制控制能力可以预测反事实思维的发展水平,两个因素共同可以解释反事实思维成绩变异方差的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