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的先锋派——余华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_save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是先锋小说家中最具才华、最有个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一亮相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而后期的作品,更使他在广大民众中赢得了普遍赞誉.他既在叙述话语上系列化地制造暴力、苦难和灰暗的人生景观,又在不断地变换叙述策略,从而为当代小说叙述增添了陌生化因素,同时也给小说评论界带来了阐述的难题.近几年,余华的创作主要在随笔方面,从中仍可看出他对文学的独特理解.但评论界对余华90年代以来创作中的某些变化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他实际已从先锋派中撤离,实现了向现实主义的回归.该文力求从剖析"先锋"这一概念入手,结合余华在不同阶段的作品,证明余华始终是一名执著的先锋派作家,并着重论述了余华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和意义.
其他文献
杜诗用典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用典之法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而李商隐则是唐代用典最多的诗人,用典是李商隐诗歌的一大特色.该文拟以杜甫七律用典情况为参照物,研究李商隐七律用
程度量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量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汉语中体现程度量的语法手段主要是程度副词。在繁昌方言中,程度副词很多,“尚好”是使用普遍又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本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林语堂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对中西文化融合做出过不懈的努力.在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问题上,他的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年代,林语堂极力倡导西方文化,
何其芳是我国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重要诗人之一。探索何其芳诗歌意象的特点、呈现形态及其演变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现代派诗歌对我国传统诗歌的传承关系和“五四”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