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裂霉素C防治SD大鼠屈趾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ao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制备肌腱断裂模型,并在局部短时间(5min)湿敷丝裂霉素C,观察丝裂霉素C有无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探讨丝裂霉素C对肌腱愈合有无影响,为临床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肌腱粘连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临床预防肌腱粘连提供一个廉价的、容易得到的、新的药物选择。   方法:体重250-300克雌雄不分的健康SD大鼠共96只,右足为实验组(丝裂霉素C组),左足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于足底处切断屈趾肌腱,采用改良Kessler法缝合。实验组:0.4mg/ml丝裂霉素C脑棉片湿敷5分钟,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对照组:生理盐水脑棉片湿敷5分钟,生理盐水反复冲洗3次。术后不制动,腹腔注射头孢噻肟钠针5mg/100g每天一次,共3天。术后第1周随机抽取24只大鼠,以缝合点为中心,切取长度2cm,依次类推,术后第2、4、8周时每次分别随机抽取24只,进行大体观察,HE及Masson染色组织学观察,肌腱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及肌腱最大载荷测定。   结果:1、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1、2、4、8周肌腱与周围组织之间以疏松至中等致密粘连为主,粘连长度在10mm左右;对照组,术后1、2、4、8周肌腱与周围组织之间以中等致密至致密粘连为主,粘连长度在12mm左右,粘连程度及粘连长度在相同时间段相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HE及Masson染色:实验组:腱周组织出现不同程度增生,与肌腱之间的界限明显;炎细胞浸润相对较轻,血管增生不明显;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排列较一致,并见呈波浪状排列一致的胶原形成。对照组:腱周组织增生明显,与肌腱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炎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明显;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排列较一致的胶原。 3、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间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肌腱最大载荷测定:术后2、4、8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通过对标本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肌腱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及肌腱最大载荷测定发现,丝裂霉素C能有效防止肌腱术后肌腱粘连,同时不影响肌腱的愈合过程及肌腱愈合后的功能,为防止肌腱粘连开辟了新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壮族妇女宫颈癌与硒元素、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情况。方法收
第一部分TrkB受体激动剂7,8-DHF对左旋多巴诱发帕金森病异动症大鼠行为学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B受体(TrkB)激动剂7,8二羟基黄酮(7,8-DHF)对左旋多巴(L-DOPA)治疗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