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一株纯种新西兰白兔舌癌细胞系,并对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舌癌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治疗方法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⑴通过RSCC-1细胞悬液法建立兔舌癌动物实验模型,运用Transwell Permeable Supports原代培养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对成瘤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⑵通过反复差异贴壁法和消化排除法对培养细胞进行纯化。⑶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描述和研究;制备细胞染色体标本,油镜下随机选取样本细胞,统计细胞染色体众数;运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生长周期内OD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判定细胞活力;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析各期特征;运用广谱角蛋白(pan-CK)和波形蛋白(Vimentin)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确定组织来源;进行细胞同种异体(新西兰白兔)成瘤实验和异种(裸鼠)成瘤实验,并计算成瘤率。 结果:①建立了一株新西兰白兔舌鳞癌细胞系,并命名为“RSCC-1a”,现已稳定连续传至30代。②RSCC-1a的生物学特性:细胞形态学:细胞为多角形,呈现典型的铺路石状(倒置显微镜);细胞周边分布微绒毛,细胞内部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大量存在,细胞间连接紧密,观察到桥粒、张力原纤维典型细胞超微结构(电镜);染色体特征:染色体众数分布在75-105条之间,51.82%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布在91-95条之间,30.91%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布在86-90条之间;RSCC-1a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多为超四倍体和四倍体;细胞行为学:RSCC-1a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分为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以15代RSCC-1a细胞的周期分布为例:G1期细胞占79.92%,S期细胞占12.16%,G2期细胞占7.92%,G2/G1=1.80;免疫原性:广谱角蛋白(pan-CK)免疫反应呈阳性,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阴性;成瘤特性:同种异体(兔)成瘤率为100%,异种(鼠)成瘤率为100%。 结论:成功建立新西兰白兔舌鳞癌细胞系RSCC-1a,现已连续传至30代,细胞系具有恶性肿瘤细胞永生化的特征,为舌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免疫力的大动物舌癌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