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同时对粮食的消耗也相当巨大,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必须保证粮食安全。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广袤、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土地肥沃程度不一的国家,粮食的生产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中国的许多地方气候多变,而且屡屡发生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粮食的产量。面对一系列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又加上农业固有的弱质性、基础性、公有性等特点,国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近些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农业补贴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起到了保障性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粮农的收入水平。现阶段关于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综合使用比较分析法、模型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对中国农业补贴政策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梳理了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变迁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从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量两个角度对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作用展开研究,同时运用计量模型来对中国四项主要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再次,结合我国的农业补贴现状对欧美等农业先进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补贴政策的经验启示;最后,参照本文的模型分析结果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提出了针对中国国情的农业补贴制度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即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监测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还要关注农业生态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利益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