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酸铋可见催化剂的合成、改性及性能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研究可见光催化剂Bi2MoO6的合成和光催化性质。在离子液体[BMIM]Br辅助下成功合成了片状γ-Bi2MoO6纳米材料,探讨了离子液体在Bi2MoO6纳米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Cu2O/Bi2MoO6复合纳米材料,研究了两种半导体的复合对提高光催化性能的作用;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F掺杂Bi2MoO6光催化剂,比较了不同产物的光催化性能;以简单的水热法成功合成了Bi2MoxW1-xO6固溶体,研究了可见光下不同x值产物的光催化性能。   论文主要工作概述如下:   1.片状γ-Bi2MoO6的离子液体辅助水热合成及其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在离子液体[BMIM]Br的辅助下,通过简单的水热法成功合成了片状的γ-Bi2MoO6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离子液体的作用机制。考察了片状γ-Bi2MoO6对结晶紫(CV)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质。结果显示,离子液体辅助合成的片状γ-Bi2MoO6材料具有更好的光降解性能。   2.Cu2O/Bi2MoO6催化剂的制备、表征与性质   采用乙二醇为溶剂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效可见光催化活性的一系列Cu2O/Bi2MoO6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等对产物进行表征。DRS计算结果表明,掺杂铜的样品在可见光区域显示了增强的光吸收性能。以结晶紫为目标降解物进行了合成产物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o/Cu摩尔比为0.8的样品显示了最高的光催化性能,100min后CV的降解率达到95.60%。负载的铜对增强的光催化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提出了可能的作用机理。   3.F掺杂Bi2MoO6及增强的光催化性能   通过简单的水热法成功的合成了氟掺杂Bi2MoO6光催化剂。通过XRD、DRS、FT-IR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氟掺杂对Bi2MoO6的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此外,掺氟的光催化剂在可见光区域具有更强的吸收。在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B的降解表明,F/Bi2MoO6展示了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当F/Mo比为0.3时,复合催化剂展示了最高的光催化活性。   4.Bi2MoxW1-xO6固溶体的水热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性能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Bi2MoxW1-xO6(x=0~1)固溶体,通过XRD、DRS、FT-IR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XRD衍射谱图和FT-IR光谱分析了固溶体的组成和结构;由DRS测得样品的带隙分别为2.75eV(x=0)、2.55eV(x=0.25)、2.50eV(x=0.5)、2.45eV(x=0.75)、2.59eV(x=0.9)和2.63eV(x=1)。可见光下,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进行了合成产物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显示:Bi2Mo0.75W0.25O6固溶体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固溶体特殊的结构和较窄的带隙是影响光催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化石能源的短缺以及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加剧迫使我们寻找开发新的基于可再生资源的能量体系。生物质是一种普遍认可的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转化为能源,还可以用于生产化学
近三十年来,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获得了广泛关注。为了解决纳米材料的功能单一及应用范围较窄等问题,科研人员设计并合成出不同
癌症是21世纪困扰人类的难题之一,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其中,鼻咽癌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大约十万人中就有20例鼻咽癌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
杯芳烃作为新一代超分子大环化合物,其独特的分子识别性能引起科研工作者极大的关注,使其在超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本论文将具有超分子识别能力的杯芳烃与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碳纳米材料相结合,同时结合具有优异催化性能的金纳米粒子,设计并制备了多种能够发生协同作用的功能性碳纳米复合材料,实现了碳纳米材料、超分子主体化合物、贵金属纳米粒子的有机结合,并应用于电化学分析检测有机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