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采用门槛效应分析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并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建议。 首先,文章绘制了二氧化碳、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在东、中、西部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现各污染物的EKC曲线形态并不一致,其中,各污染物EKC曲线在东部呈“倒N型”,二氧化碳、工业废气及工业固体废弃物EKC曲线在中、西部呈“上升型”,而工业废水EKC曲线在中、西部分别呈“U型”与“倒N型”。通过分析,对于二氧化碳、工业废气及工业固体废弃物,除了少数发达省份位于EKC曲线的下降阶段,其他省份均处于EKC曲线的上升阶段。对于工业废水,东部几乎所有省份都位于曲线的下降阶段,中部的大部分省份都非常接近U型的拐点值,西部所有省份均位于上升阶段。 其次,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门槛效应分析了上述各污染物EKC曲线在东、中、西部所处阶段形态的内在原因。经分析,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污染变化并非自发形成,而是与GDP中的工业份额、城镇化率、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上述因素的值在二氧化碳、工业废气、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几乎都处于使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排放增加量最高的区间范围,从而解释了二氧化碳、工业废气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EKC曲线中所处“上升”阶段的原因。同样,在工业废水中,上述因素的值大部分也都处于使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排放增加量较高的区间范围。这可以解释西部地区工业废水的EKC中处于“上升”阶段的原因,而东、中部处于EKC的”下降阶段”的最大原因可能在于近些年国家对于废水的严格治理。 最后,文章根据“GDP中的工业份额、城镇化率、R&D的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在不同污染物中EKC曲线的门槛效应,列出了使得各区域EKC曲线变得更加平缓的五大因素的具体范围,从而为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具体的政策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