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公共行政管理各行各业的考核是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其目的就是通过考核指标的设置,指标的实施完成情况来达到考核效果,从而达到完成目标管理、推进工作开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目的。尤其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指标体系运用得更为广泛和具体,指标中既有经济类的,也有社会类的,还有生态文明类的。这些名目繁多的指标,在很大程度上量化了实际工作,做到一目了然,促进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但是有些指标的设立从某些程度上也给基层增加了工作的压力。强大的压力使得政策执行、指标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走样,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基层工作领域寻租”现象,这与我们开展绩效考核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分析公共行政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改善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针对绩效管理体系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国内外学者对政府绩效管理的对比研究,认真分析了我国政府绩效管理考核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T市Z街道为对象,详细介绍了其2013年科学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及在实施过程中的“三评两定”和“十星级动态管理”考核模式,同时阐明了考核结果的应用,对安全生产、信访稳定、计划生育三个关键控制性指标在整个绩效管理考核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研究。 第一,通过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设置与Z街道的实施,提出控制指标以事故死亡人数为衡量标准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影响到正确界定生产安全事故、影响到关键死亡人数的上报三个弊端,并提出了改进指标设置的三个合理化建议:一是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是探索实施安全生产总量工作指标和主要相对指标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通过对信访稳定控制指标的设置与实施过程的分析,对信访中的息访、看访、截访和接访的各个环节中的“花钱销号”等信访“寻租”现象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街道并且根据上访人相对固定时间、地点的上访规律,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一方面是重点时间段全部工作人员搞信访、抓稳定:对上访老户实行“看访”,对重点单位实行“布访”,对会议地点实行“守访”;一方面是派专人到各级接访中心常年接访。接访该接,但是变了味的接访令人深醒,从而得出这种不正常现象发生的根源在于上级考核机制的“高压”属性。 第三,通过对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控制指标的设置与实施过程的分析,认真总结了该控制指标在高压下运作存在的弊病:压没了决策依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压抑了基层计生工作者的人格和良知;造成了检查形式化严重、与现实工作相矛盾、助长了对生命的漠视等负面影响。从四个方面对改进此控制指标提出了建议,一是降低考核频率、减少越级管理;二是改进考核方式、简便易行;三是过程注重务求实效,科学设置指标;四是实践群众路线,促进转型发展。 三个关键控制指标虽彼此独立,但高度相似,共同组成了Z街道绩效考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通过对Z街道三个控制性指标的分析,进一步对整个指标体系提出了改进的综合建议:一是准确把握街道的比较优势,合理确定街道的发展定位;二是适当增加社会建设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权重;三是对关键的一票否决项加以合理化的区分和应用,对合理的要加大考核分值,同时明确具体的否决情形;四是加强监督,杜绝虚假统计、跑上协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