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立足于高校这一职业场所,对国内高校的在职职工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规范化管理,并评价其管理效果,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在职职工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变化、血压控制率的变化、饮食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其他相关评价指标等。方法:本研究从项目课题纳入的20个分中心中选取了职业场所为高校的3个分中心,共包括国内8所高校,并从高校的职工中筛选出高血患者,按3:1的比例随机纳入管理组和常规组,并按照职业场所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方案、高血压患者管理方案等对管理组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随访时间为期2年;常规组按照目前常规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但不设项目专员,只在项目开始和结束时收集2次相关资料。结果:1.血压水平及血压控制率得到良好控制。无论是SBP还是DBP,经规范化管理后管理组的血压水平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与基线相比,SBP平均水平下降10.1mmHg(P<0.05),DBP平均水平下降8.2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控制率由基线的31.5%在2年后上升至66.8%,控制率有较为明显的上升;2.生化指标异常率的变化不明显。无论是管理组自身与基线的比较,还是管理组与常规组在第24月末期的比较,血肌酐、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异常率均无明显变化。3.饮食、生活行为方式有很大的改善。饮食口味方面,管理组饮食喜好偏咸口味的人数显著降低,两年后与基线相比下降24.7%;管理组在随访一年后限制摄入高脂肪的人数占57.9%,较基线上升7.7%;在随访2年后限制摄入高脂肪的人数占81.1%,较基线上升30.9%;管理组1年后吸烟率为27.1%,较基线下降6.3%;饮酒率为24.5%,较基线下降18.3%。两年后吸烟率为25.2%,较基线下降8.2%,饮酒率为17.8%,较基线下降25.9%;管理组1年后规律运动人数为347人,占比70.2%,较基线上升19.6%,2年后规律运动人数为400人,占比81.1%,较基线上升30.5%。4.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本研究基于量表"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问卷"来评价高校职工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示,经过两年规范化管理后,管理组与常规组相比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结论:1通过职业人群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2通过职业人群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以降低吸烟率、饮酒率、提高规律运动率,改变高盐、高脂肪饮食等行为;3基于高血压生活质量问卷(MINICHAL)评价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职业人群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对改善高校在职职工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效果;4本研究基于国内高等院校这一特殊的职业场所,充分利用校内的各项资源,对高校职工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在高校职业场所开展对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是可行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