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海峡西岸地区包括福建及广东东部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经济发达,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本地区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共同作用,地壳活动与变形强烈、活动断裂十分发育,是我国东部相对活跃的中强地震多发区。区域构造应力状态与地震等构造活动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本区现阶段地壳应力状态的研究程度还比较低。本研究在福建平潭和广东饶平分别进行了测孔深度为450m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平潭和饶平钻孔地应力优势作用方位分别为N19°W和N37°W;平潭所在地区,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在90~432m深度范围内量值介于5.02~22.93 MPa和3.99~13.14 MPa之间;饶平钻孔在132~432m深度范围内介于5.98~30.58 MPa和4.61~16.52 MPa之间,两钻孔构造应力水平均不高。为深入了解本区地应力特征,本文结合平潭、饶平钻孔测量结果和已有的地应力实测、震源机制解反演、剪切波分裂测量、地形变观测等资料,深入讨论了台湾海峡西岸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做了一定的探讨。分析认为研究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表现为从北向南由NNW方向转向EW方向的扇形分布;地应力状态的水平变化趋势,大致以沙县-南日岛断裂为界,北部为低应力区,南部为高应力区,且南部大致以九龙江下游断裂附近开始,呈现由北向南,地应力水平逐渐降低的趋势。为分析海峡西岸区域稳定性,本文在研究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选取平潭、泉州、饶平三个钻孔,利用库伦准则和代表剪应力状态的μm值对断层活动性进行判断,结果显示海峡西岸北部地区应力水平较低,断层活动性较弱;泉州所在的海峡西岸中部地区断层失稳滑动的可能性比较大;饶平邻近区域在近期断层失稳滑动的可能性不高。另外,本文在地壳深浅部应力状态的相互关系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性工作,通过对比深浅部地应力方向、大小、应力结构,认为构造应力的方向和大小在水平空间的分布规律在深部和浅部具有统一性,但浅部水平应力的主导作用强于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