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在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对比内镜下胆囊置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gallbladderdrainage,ENGBD)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95例,其中经ERCP行内镜下胆囊置管引流术(ENGBD)治疗的55例设为实验组,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治疗的4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种术后患者的白细胞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无差异,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我们本次所研究的55例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行ENGBD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100%,行PTGBD治疗的4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5%。所有患者术后24小时临床表现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白细胞及总胆红素均在6天内降到正常值,B超检查也得到明显改善;在与PTGBD组对比中发现:①两种治疗方法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长期缓解率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评价手术疗效,发现ENGBD组总有效率为100%,PTGBD组为95%,两组总有效率亦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的白细胞值及总胆红素值的恢复情况在术后24小时其差异开始增高,且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白细胞值降至术后第6天、总胆红素值降至术后第5天,其差异性减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经PTGBD治疗后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多,且其与ENGBD组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如下:PTGBD组有17(42.5%)例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而ENGBD组无一例出现术后发热;PTGBD组有8(20%)例患者在术中出血,而ENGBD组仅有1(1.8%)例出血;术后PTGBD组有9(约25%)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而ENGBD组无一例感染;PTGBD组另有12(约30%)例出现胆瘘,ENGBD组无1例出现胆瘘;PTGBD组有11(27%)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限性腹膜炎,ENGBD组无一例出现局限性腹膜炎。结论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ENGBD及PTGBD是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两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两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疗效及术后长期缓解率等方面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白细胞值及总胆红素值的恢复情况在术后24小时其差异开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ENGBD可以更显著的使患者的白细胞值及总胆红素值恢复至正常水平,且PTGBD较ENGBD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的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ENGBD大大降低了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使不能手术的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胆囊减压、充分引流,缓解急性期症状)并能长期缓解。可以认为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选择经ERCP技术留置鼻-胆囊引流管行内镜胆囊置管引流术(ENGBD)是一种及时、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