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音乐机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i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时期的宫廷音乐在中国封建文化发展进程中曾经一度达到顶峰。它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兼容古今,博采众长,造就了音乐史上盛况空前的繁盛局面,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做出过积极的贡献。唐代音乐经历的辉煌、灿烂、五彩缤纷与宫廷音乐机构的完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种音乐形式的丰富繁荣与音乐机构的设置和完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研究唐代宫廷音乐机构是研究唐代音乐的重要基石和主要切入点,并且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乐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契机和线索。唐代宫廷音乐机构有三个大的系统:太常寺、教坊、梨园。论文考证、分析、论述了它们的产生,沿革,管理音乐的不同职能,主要音乐形式、种类及乐官、乐工等方面的问题,从而阐述、总结了三个音乐机构之间的关系,是它们共同辅佐、承载并成就了唐代曾经辉煌的宫廷音乐。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考证了太常名称、职能的沿革,以及唐代太常寺的职能等问题。由秦汉一直沿袭至隋唐,作为封建礼乐正统思想的中心—太常寺,它的部分职能是统管宫廷所有音乐。在唐代太常寺分八署四院,其中主掌音乐的机构是太乐署和鼓吹署,唐初雅俗之乐皆隶属太常寺管辖。通过分析盛唐时期音乐种类的增多,雅乐与俗乐的关系与前代相比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玄宗将太常寺管理俗乐的职能分工于教坊实属必然。第二部分,通过考证“坊”的出现,论述了唐初教坊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高祖时期称“内教坊”,教习雅乐,隶属太常寺;武后时期称“云韶府”,教习宫人书、算、伎乐;中宗时又改为“内教坊”。又对盛唐时期的五处教坊:内教坊、左教坊、右教坊、仗内教坊、东京洛阳的左右教坊进行研究,考证它们的地理位置、职能和分工的区别。并对教坊内的乐种进行全面论述,揭示了教坊的职能和作用,还分别从音乐和乐人的角度考证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教坊与青楼的关系。第三部分,对梨园进行研究。从梨园地名的演变,考证了梨园机构的地理位置,梨园音乐、乐器、乐工等情况。认为隋代、唐初皇家禁苑中的梨园,是供皇室贵族子弟游戏、玩耍的场所。后来玄宗在宫廷内设置专教法曲的机构称为“梨园”,名称由禁苑梨园得来,以专习法曲为主,地点在宫廷内的蓬莱宫侧。唐代除了禁苑梨园、宫内梨园外,还有华清宫梨园、梨园别教院和梨园新院,职能与宫内梨园有相似之处,但地理位置不同。梨园在玄宗时期经历了发展和高潮,“安史之乱”以后走向衰落。第四部分为全文总结。通过前文对太常寺、教坊、梨园是唐代宫廷的三大音乐机构的研究,认为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宫廷音乐的发展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分别为政治和娱乐服务,形成一个支架稳固地支撑着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音乐的纵向发展,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来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它们共同为唐代音乐辉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2007~2012年间的1144篇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2007~2012年间的硕士学位论文数基本延续了1996~2006年的变化趋势,博
针对双管伴热集油流程中油井使用常规井口点滴罐加入原油流动改进剂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油井地面掺水管线,将化学药剂以稳定的速率连续加入油井油套环形空间内的加药技
目的 通过检测E-cadherin和MMP-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肿瘤转移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胃癌组织50例,正常胃黏膜10例;应用SP法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MMP-2蛋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成功研制了不同结构的激光直写系统,应用于如集成电路制造、微光学元件加工、MEMS、光学检测、光学防伪等多个行业中,因此,激光直写系统的研制工作备
<正>时下,一些年轻家长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灌输下,把孩子早期教育摆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0~3岁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早教口号让许多年轻家长们怦然心动
"十二五"期间,大庆油田继续保持原油稳产4 000万吨。针对原油集输系统面临的形势,制定"一控、二优、四化"措施,即调控系统能力,发挥系统最大效能;优化总体规模及设计参数,有
创新成为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所言:“人们对付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
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独特的地位使其在工作中可能遇到沟通困难的问题。从内部审计与管理沟通二者概念入手,将两门新兴学科加以融合,论证内
当代英语教师一直把听、说、读、写看作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英语写作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近几年同伴反馈这一话题逐渐吸引了学者们的目光。本文把同伴反馈和高中阶段
幸福这一话题一直是中西方伦理学关注的焦点,历史上学者们对于幸福的内涵,特征,分类,意义以及与生活相关性的研究层出不穷。感性主义幸福观、理性主义幸福观、德性主义幸福观都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