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木崇拜是一世界性文化现象,起源于远古,一直影响到今天。古小说是中国小说史的起源,内容庞杂,展现了最为广阔的普通民众的生活。古小说是保存古代树木崇拜资料的最主要文献载体,透过古小说可以描绘出树木崇拜观念发展的完整历程。同时,树木崇拜以及由其演化来的传说故事不仅构成了古小说中别具特色的故事类型,而且树木崇拜观念也影响到了小说的故事讲述,树木崇拜也由民俗事象转化为小说的情节单元。所以,树木崇拜与古小说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这是本篇论文立论的基础。 本文在考察树木崇拜的基础上,对与树木崇拜有关的古小说作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解读。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原始信仰中的树木图腾观念,并分析了有关树木神话。第二章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举例分析了《山海经》中的草木,尤其是《山经》中详细描绘外形,并介绍功效的有关草木。在此基础上,探讨巫术、巫觋对早期草木知识韵影响。第三章分析了博物体志怪小说中的奇幻树木以及仙化特点。以《神异经》为主要考察对象,分析、考证了豫章、不尽木等异木灵树,充分展示了古人的“博物”知识以及由巫术、谶纬、神仙等思想激发出的丰富想象。其中,尤以神仙信仰的影响最为突出,所以,汉魏六朝博物体志怪中的树木书写体现出鲜明的仙化迹象。第四、第五章分别探讨了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唐五代志怪传奇中的草木故事,这些故事主要依托于草木精怪而展开,体现了精怪信仰对树木崇拜观念的影响。除此以外,还从民俗、民间信仰角度分析了相关具体作品,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怒特祠》《树神黄祖》,唐小说中的《洞庭灵姻传》《南柯太守传》《贾秘》等。第六章论述了有关树木崇拜的母题,从故事、情节、形象入手深入探讨树木崇拜在相关作品中的体现,如伐树故事,文学作品中木神树精的流变以及对“木精为青牛”说的多角度考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