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过程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融合过程,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按市场经济原则流动和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随着我国进入“后WTO”过渡时期,对WTO成员国各项承诺的逐步兑现,使得我国的经济尤其是农业在国际市场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提高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特别是基于我国特定国情之下,探讨政府行为应如何理性的引导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其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全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导论。阐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意义、写作方法和逻辑架构等问题。第二章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概念的界定及影响因素分析。本章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本章界定有关农业竞争力的概念、层次与定义,分析农业竞争力的表象因素与本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我国目前农业竞争力的现状、特征与矛盾等。第三章农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本章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波特“钻石”)理论的内容、逻辑与观点进行了阐释,论述两者间的发展关系与异同。探讨我国农产业竞争力中的比较优劣势和竞争优劣势方面。阐释我国农业竞争力问题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上的不合理背离现象和原因。对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评价与测度方法问题进行举证研究。第四章从制约我国农业竞争力因素的复杂性看“钻石”模型的失灵与发展中国家政府的突出地位。提出发展中国家农业竞力的现实要素与波特“钻石”模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政府行为导向对包括农业竞争力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突出作用并以实例加以定性、定量的证明。构建基于政府行为优势的理论作为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分析模型。第五章政府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战略核心——全面的城市(镇)化。由我国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解决农业本质问题的唯一出路——全面的城市(镇)化战略。阐释了城市化规律与现阶段我国城市(镇)化方式的关系;论述我国农村城市(镇)化的标志性特征及其与农业竞争力的关系;城市(镇)化过程中政府作为的关键环节以及在土地的利用问题上的政策和建构我国土地等资源的占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