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将科技与农业的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紧密联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产品商品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本论文从北京市科技农业的内涵、特点、理论及现状着手,分析了北京市科技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对策进行了重点探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科技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对实践的探索,对北京市科技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和对策,为北京市科技农业的发展模式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使科技农业的发展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实现北京市科技农业乃至全国科技农业发展的飞跃提供方向性的建议。本文主要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科技农业的内涵、研究内容、特点,以及详细阐述了科技农业发展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农业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绿色农业生态发展理论、绿色农业组织与管理理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北京市科技农业发展现状,对科技农业实施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本部分也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北京市科技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目前阻碍北京市科技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农业经费支出结构需调整、农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和研究、推广、应用三者脱节。第三部分分析了北京市科技农业的发展模式。本部分根据北京市科技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北京市的特点及发展科技农业的区位优势两大方面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种模式以供选择:科技创新模式、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观光农业模式、绿色农业产业化模式、种养联动模式。这些模式都是经过国内外多年实验总结出来的有效模式,并且可以在北京试行的。其中观光农业模式对北京市来说是尤为可取的,既满足市民的需要,又可使农民获得可观的收益。第四部分首先从机构与人才、学科和领域、成果、资金和政策五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发展科技农业的优势所在,然后结合北京市科技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优势,从科研推广、提高农民素质、新技术利用、农业园区改革、资金支持、消费观念等方面提出解决北京市科技农业发展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