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腐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anxi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是引起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之一,化学防治也是目前防治玉米穗腐病最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筛选出对禾谷镰孢菌有良好防效的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有效控制病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有效杀菌剂的筛选、杀菌剂的复配效果、杀菌剂抗药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室内毒力测定,从22种杀菌剂中筛选出了6种有效的杀菌剂,分别为三唑酮、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各供试杀菌在1 mg/L浓度处理对玉米穗腐病菌菌丝的抑制率均超过70%,其抑制率分别为71.35%、70.01%、72.44%、72.89%、70.71%和100%。试验设置五个浓度梯度测定各供试杀菌剂对供试玉米穗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并计算出各供试杀菌剂对供试病原菌的质量浓度EC50值。结果显示,玉米穗腐病菌对供试的6种杀菌剂均表现敏感,三唑酮、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平均值分别0.3308 mg/L、0.3152 mg/L、0.2617 mg/L、0.2448 mg/L、0.2356 mg/L。选取戊唑醇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和三唑酮按1︰1复配设置五个浓度梯度测定其对供试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与苯醚甲环唑复配、戊唑醇与三唑酮复配、戊唑醇与咪鲜胺复配、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供试病原菌的EC50平均值分别为0.0843 mg/L、0.0790mg/L、0.0823mg/L、0.0837 mg/L,各复配的共毒系数平均值分别为296.87、353.74、330.05、282.81,较单剂均具有明显增效作用。采用菌丝块诱变法,研究了玉米穗腐病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结果显示,玉米穗腐病菌在高剂量下容易产生耐药性。
其他文献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支持,而如何高效利用矿山机电控制管理方式,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成为当今相关行业内重点关注的对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的
国际反倾销制度缺陷表现为:以倾销有害论为理论基础,这与公共利益原则相悖;适用公共利益原则时以“有罪推定”为原则,成为公共利益原则实现的障碍;实践中,公共利益原则没有得到WTO
对双通道视频图像的多特征并行进行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双通道图像的完整性。对视频图像多特征并行融合,需要获得运动图像软特征,跟踪当前帧位置,完成视频图像多特征并行的融合。传统方法首先融合视频图像多特征并行概要,对其进行模板识别匹配,但忽略了跟踪当前帧位置,导致融合效果不理想。提出双通道视频图像多特征并行融合方法。融合待跟踪目标区域,统计初始像素点拟合成时域轨迹,计算时域轨迹的空间谱带以及边缘谱带进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