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我国种植业生产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位大宗农产品,也是我国农产品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它不仅涉及1亿多棉农的收入来源,而且还关系着纺织工业1800万员工的经济利益以及亿万消费者的消费福利。因此,棉花产业发展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棉农的收入水平、农业生产和棉纺织工业,进而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疆棉花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2008年两会期间,国家提出的关于给予新疆棉花运输补贴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外棉花市场产需格局的变化,使我国以及新疆的棉花市场呈现出巨大的波动性,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反复出现,“卖棉难”与“买棉难”现象交替发生,使我国以及新疆的棉花生产陷入了一种“短缺”与“过剩”剧烈变化的循环波动之中,从而使我国乃至新疆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和战略抉择。为了应对(国内、国际)棉花市场的波动,以及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下的挑战,如何增强新疆棉花产业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同时它也成为促进新疆棉花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对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后,应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对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棉区的棉花产业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对相关数据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出一系列有意义的方针和措施来促进新疆棉花的更深层次的发展。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特色和创新、文章组织结构和资料来源等。第二部分是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介绍目前新疆棉花生产地区分布,回顾建国以来新疆各年度棉花生产情况、需求情况、进出口情况,以及未来几年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是新疆棉花产业市场问题的分析。主要分析了新疆棉花产业价格市场、流通状况、进出口贸易以及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新疆棉花产业市场的培育过程和发展趋势。这对解决新疆棉花产业的问题以及做出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部分是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在界定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经济学含义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显示性指标和分析性指标对新疆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度量,得出新疆棉区和全国乃至世界其他棉区相比后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第五部分是结论和对今后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提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