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观察中药改良贝牡莪消丸对微波消融术后甲状腺出血性囊肿气滞痰凝夹瘀证的患者结节体积的干预效果。方法1、按照诊断、纳入、排除等标准筛选出的60名甲状腺出血性囊肿结节微波消融术后符合气滞痰凝夹瘀证的患者,按单盲随机法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对照组仅进行微波消融术的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改良贝牡莪消丸进行口服治疗,疗程1月,两组均随访术后2周、术后1月、术后3月3个时间段。3、收集两组患者从术前到术后2周、术后1月、术后3月消融结节的测量数据,计算结节体积的大小及术后结节的缩小率,观察两组间术前结节体积(V)、术后2周结节体积(V1)、术后1月结节体积(V2)及术后3月结节体积(V3)的变化和差异;同时观察术后2周(VRR1)、术后1月(VRR2)、术后3月(VRR3)的结节缩小率的变化和差异,以及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分析。结果两组之间,性别、年龄和术前结节体积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如下:1、结节体积: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周、术后1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月,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简单效应分析,术后2周到术后3月,随时间推移,中药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结节体积均值差值逐渐增大,中药治疗组的整体结节体积变化优于对照组。2、结节缩小率: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周、术后1月、术后3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在简单效应分析中的均值差值,中药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的整体结节缩小率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3、疗效: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所有例数均达到有效标准;术后3月中药治疗组(临床治愈16例、显效14例)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28例、有效1例);两组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改良贝牡莪消丸治疗微波消融术后甲状腺出血性囊肿气滞痰凝夹瘀证的患者疗效明显。结论微波消融术后运用改良贝牡莪消丸可以有效促进术后甲状腺出血性囊肿气滞痰凝夹瘀证的患者的结节吸收,提高吸收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