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抗结直肠癌细胞功效,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系统的查阅、归纳、总结并分析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而全面了解当前青蒿素抗肿瘤作用及结直肠癌治疗进展的研究现状。2.参照郑朝旭等造模方法,将培养好的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接种于裸小鼠,建立移植瘤裸鼠模型。3.在造模成功后对裸鼠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将小鼠分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以下药物:正常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0.2ml,qd,连续14d; 5-FU组:注射5-FU20mg/kg, qd,共5d:以后灌胃生理盐水0.2ml,qd,直至14d;荷瘤DHA低剂量组:灌胃DHA低剂量30mg/kg, qd,连续14d;荷瘤DHA中剂量组:灌胃DHA中剂量60mg/kg, qd,连续14d;荷瘤DHA高剂量组:灌胃DHA高剂量120mg/kg, qd,连续14d。4.连续给药14天后剥离瘤块并称重,记录结果,计算各给药组的瘤重抑制率。5.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肿瘤标本按组排列拍照后,常规方法制备肿瘤组织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并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肿瘤组织survivin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空白对照组、5-氟尿嘧啶组和DHA高剂量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30%、45.81%和32.60%,5-氟尿嘧啶组和DHA高剂量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2. Caspase-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DHA高剂量组、5-氟尿嘧啶组与空白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15%、16.74%和10.4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统计学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3.双氢青蒿素高、中、低剂量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6.54%、26.55%和12.43%,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中高剂量组的平均瘤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较强的癌细胞杀伤作用,虽然抑瘤效果较阳性对照药物5-氟尿嘧啶差,但是药物毒性反应少。结论双氢青蒿素具有较强的抗结直肠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阻断抗凋亡基因survivin的表达以及促进caspase基因表达从而刺激结直肠癌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