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重新引入,并在2014年制定新的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将其定义、计量和披露做出重新规定,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在我国不健全的经济市场和不完善的会计准则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也随之壮大,且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医药类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以及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首先,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研究方法。然后,对公允价值、盈余管理及二者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总结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具体影响。其次,选取2012年至2015年沪深两市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依据,提出研究假设,以扩展琼斯模型为准,计算各年的盈余管理程度,并建立反映公允价值项目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检验模型,以操纵性应计利润为被解释变量;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收入为解释变量;上市公司规模和风险水平为控制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盈余管理模型和检验模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索公允价值相关变量与盈余管理的内在联系,以验证本文假设。最后,根据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医药类上市公司在2012年至2015年均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研究结果证明,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资产减值损失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本文对抑制医药类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有一定现实意义,对鉴别医药类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