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而爱国情感培育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显得尤其重要。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该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正确的爱国意识与理性的爱国行为。爱国情感是激发大学生爱国行为的直接动因,没有积极的爱国情感就不易产生强烈的爱国意识,更不会产生具体的爱国行为。论文在梳理和评析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爱国情感与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的内涵,指出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独特的青年群体,其爱国情感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并存、历史性与时代性并存、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等特点。然后根据大学生爱国情感的意蕴与时代要求,从对象、形式和层次三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爱国情感的三维结构:在对象维度上,做到爱国土、爱国民、爱文化、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与爱世界的有机结合,在形式维度上,表现出鲜明的国家归属感、国家尊严感、国家荣誉感和国家责任感,在层次维度上,应该由感性体验发展至理性自觉。根据大学生爱国情感的三维结构,笔者选取上海七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爱国情感呈现出喜忧并存、喜大于忧的态势。总体上看,大学生爱国情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不仅非常认同爱国情感培育的重要性,而且比较了解爱国情感培育的内容,爱国情感取向比较积极,爱国情感与行为比较理性。但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也存在偏差与问题:在对象维度上,主要表现为不尽了解国土分布状况、没有充分认识到热爱祖国与热爱共产党的一致性、没有充分认识到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不能妥善处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辩证关系;在形式维度上,主要表现为国家归属感、国家尊严感、国家荣誉感和国家责任感均不够强烈;在层次维度上,主要表现为爱国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够理性,缺乏自觉,这些问题应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经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自身心理的局限、高校爱国情感培育的缺失以及转型时期社会负面心理的冲击和新媒体的消极影响,共同引发了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偏差问题。基于大学生爱国情感偏差问题的归因,我们认为要及时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国防意识、新时代爱国榜样、全球意识与民族意识辩证关系的内容,要不断丰富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的内容,改进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的方式,同时增补辅导员爱国情感培育绩效考核指标,优化大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的环境,将能有效化解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偏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