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进而衍生了代理问题。如何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使经营者的努力方向最大程度地与所有者的目标趋同,就成为保障现代企业组织有效运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所有者缺位的我国国有企业中,代理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是降低代理成本的途径之一,而恰当地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又是有效激励的前提条件。因此,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是否客观、科学决定着相应的激励制度是否能够发挥预期的效用。本文站在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角度,以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分析和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完善我国国企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想,以期可以为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研究贡献微薄的力量。
文章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对经营者业绩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做了回顾,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在研究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问题上起到的理论指导作用。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经过指标设置原则的分析、核心指标的选择以及在核心指标的基础上确定辅助指标的渐进步骤,提出了构建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第五部分,以中药行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例,应用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对其经营者2004年的业绩进行了评价。第六部分,分析了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国企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指标的设计上,既考虑了价值创造的导向,又突出了国有企业的特色,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综合起来,对经营者业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