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剥夺后海马蛋白质组学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睡眠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指由于现代生活及工作上的需要、周围环境或其他无法避免的原因而不能保证正常的睡眠。睡眠剥夺对人类认知功能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包括清醒度、警觉性和注意力下降;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执行功能下降;负面情绪增加等。睡眠缺失引起的这些一系列认知功能的障碍,与睡眠缺失导致脑部的某些重要的功能区域及有关其功能的蛋白质的改变密切相关。睡眠缺失后可以在海马区观察到很多变化如神经元的更换、凋亡,树突和突触的重构,在啮齿类动物的前额叶皮层及杏仁核也可以观察到其他一些适应性改变。在睡眠剥夺后海马神经元有明显损伤,神经元形态的改变直接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发生。海马是位于脑颞叶内的一个部位,它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担当着关于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海马亦是老年期痴呆患者较早发生病理改变的部位。有研究认为睡眠剥夺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而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均发现有某些致病蛋白质的聚集,由此可知,直接对睡眠剥夺后脑组织的蛋白质组变化的研究可更加直观的揭示其引起的机体各系统变化尤其是神经系统改变的病理生理机制。蛋白质是生物体基因功能活动的最终执行者,并直接体现生命现象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兴起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标志,它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蛋白与蛋白之间的作用等,并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现象之间的规律。差异蛋白质组学则是分析不同生物体在不同状态下蛋白质表达的差异,为探索细胞的分子机制、疾病的病理病因及寻找治疗药物靶点提供了可能性的依据。本研究通过对大鼠睡眠剥夺模型的制作,对正常对照组海马组织和睡眠剥夺72小时后海马组织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找出表达不同的蛋白质,从而探寻睡眠剥夺后引起一系列的蛋白质改变,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些蛋白质改变引起一系列疾病的本质。方法:1实验分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进行72小时睡眠剥夺,对照组大鼠维持正常睡眠-觉醒周期。2制作大鼠睡眠剥夺模型,实验组大鼠于睡眠剥夺72小时后处死,断头取脑,分离大脑海马组织;对照组同样取相应部位脑组织,将组织放EP管中后置于-80℃冰箱中备用。3进行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提取并使用胰蛋白酶酶解脱盐后待用。4将制备好的样品肽段用TMT标记,上样buffer溶解,胶条水化,并经TFA酸化后进行C18 Zip-Tip脱盐。5抽干样品后溶解、离心,并用LC-LTQ-MS/MS分析以及质谱数据检索。结果:1成功制作大鼠睡眠剥夺模型,运用蛋白质组学及TMT技术,比较睡眠剥夺72小时组与正常对照组海马蛋白质的变化,得出差异蛋白99个,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有65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有34个。2运用Gene Codis软件分析发现有意义的蛋白60多个,这些蛋白主要涉及到蛋白质转运及降解、突触再生、氧化应激、细胞周期、能量代谢与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过程。结论:1运用蛋白质组学及TMT标记技术鉴定出大鼠睡眠剥夺后与对照组海马组织相比差异表达蛋白涉及蛋白质加工与降解、突触再生及其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过程等等,而这些过程多数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尤其是AD发生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提示睡眠缺失与脑老化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能存在潜在的联系。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些疾病的本质。2通过本实验表明睡眠剥夺导致大脑海马组织相关功能蛋白发生改变,这些蛋白参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进一步表明睡眠剥夺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相关。而退行性疾病是一个慢性过程,本实验睡眠剥夺作为一个急性应激因素,去除这一应激后即恢复睡眠后蛋白质是否会发生改变仍不十分清楚,因此睡眠剥夺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仍须进一步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白血病干细胞(LSC)抗原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血液科住院部自2017年7月到2018年10月接受初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共46例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CN)临床疗效.方法 抽选我院胰腺外科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56例PCN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CT、磁共振等检查,对胰腺囊性
目的1、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技术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心房机械功能。2、分析不同左室构型、不同舒张功能与心房机械功能的关系;3、分析心房机械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原
目的:探讨反应停球结膜下注射和灌胃两种给药方式对大鼠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
目的: 系统评价降钙素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1期)、MEDLINE(1966~2007.4)、EMBASE(1988~2007.4)
目的:  了解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2013~2017年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的总体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比较KD患儿住院及随访过程中冠状动脉(coronary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