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属于较为困难的板块,学生普遍觉得散文难以把握,因而难以提起兴趣。教师在教授散文篇目时往往被老旧的方法束缚,并且难以解读出散文的深意,更加深了学生与散文之间的隔膜。散文作为高中必修阶段的重要文体,学生需要对其有更准确的把握,好的解读方法既是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更是对老师解读能力的提高。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散文教学,引进各种理论指导散文教学,收到的效果各不相同。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部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散文的研究状况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因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内,所以重点总结了国内的研究现状。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各时间段分析及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分析,发现目前散文教学研究的不足在于缺少普遍易操作的方法帮助师生深入散文的文本解读。第一章首先界定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的范畴,再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现当代散文教材。文学界虽然对散文的定义有所争论,但语文学界对散文有通行的界定,散文是包括故事、寓言、特写、社论、报告、演讲词等,比“广义的散文”范围窄,比纯文学性的散文范围宽的一种文体。明确概念后分析人教版必修教材,发现现当代散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地位如此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现有的问题,有效方法的探寻势在必行。第二章中引入意脉分析法的概念,因为意象具有象征意味,读者心理有封闭性之外还有开放性,这都为意脉分析法的进行提供了可能。第三章主要谈的是具体实施中的应用策略。意脉的三个层次是突破文本的重要抓手,文本第一层“意象”层是最易发现和把握的,串联意象后经过整理可以进入文本第二层次探寻作者情感的变化。探寻作者的情感变化实际上也是在找出意脉的曲折,相对而言难度较大,因而引入了带入法、还原法和比较法来找出意脉的曲折。第三层次是对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感受文体的风格和流派。一层层由浅入深才能真正进入文本的内核。为了让方法更加直观,第四章中,以《故都的秋》为例,展示了意脉分析法的实施过程,包括由意象进入意脉的第二个层次,如何读出意脉的独特之处等。最后,本文认为,散文解读并非无方法可循,意脉分析法可以帮助师生在面对文本时找到可操作方向,不至于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散文作为重要的文体应该得到师生的重视,在学习和实践中加深对散文的文本解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