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的高校统一招生制度始建于1952年,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统一招生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一招生模式正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也正在向自主招生方向进行持续不断的变革,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变迁历程,正是一部高校自主招生权不断扩大的历史。制度变迁理论认为,任何制度都是不完全理性的结果,制度的产生可能合法,但不一定合理,因此,制度变迁是必然的。基于利益博弈的权力博弈是推动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博弈方权力结构的变迁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内涵。在高校招生领域,不同制度主体之间的权力博弈从根本上推动了高校招生制度变迁。高校招生制度的变迁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环境的变化密切相联。基于国情,中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一直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变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高校、社会、学生等其他制度变迁主体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诱致性变迁因素呈上升趋势。在制度变迁中,政府、高校、社会、学生等权力主体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总是期望通过权力博弈获取最大的博弈收益。作为一种理性的人,重复博弈使得博弈参与人只能在合作中共同推进制度的演进。实际上,由于人的“有限理性”的存在,单个行为人追求的是逐步改善的目标。因此,高校招生制度的变迁是一种演进博弈。在这一博弈过程中,一些适应环境、社会变化的新结构不断被发现和保存下来。这一过程甚至是一个制度的试错与协调过程。因此,从统一招生制度向自主招生制度的变迁,是一种适应性的有效制度得以维持的路径依赖,是适应时代需要的正确的制度选择,各种利益主体将通过持续不断的博弈全力推动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渐进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