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能源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的电力消费,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近年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第二大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与电力消费的高速增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3年以来,我国电力能源生产与消费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诸多问题,一方面,全国各省频繁出现的电力短缺和拉闸限电现象使得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受到严重限制,电力能源的合理规划已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在经济增长发生较大波动时,电力能源消费指标同GDP指标之间的同步性发生矛盾,使得对经济增长走势的判断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进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基础物质的电力能源,其生产供给与需求不但是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宏观问题,而且还对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便成为必要。针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相关文献已纷繁复杂,但由于不同文献所研究的国家或地区不同、所采用的模型技术不同、样本区间不同,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本文采用非线性STR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技术对我国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函数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因素与电力消费的影响关系作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我国电力消费变化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用LSTR1模型来表示;(2)在非线性结构关系中,电力消费受本身结构因素影响更为显著。当前一期电力消费增长率高于18.017%时,将使得前一期经济增长对当期电力消费需求的滞后影响由负的抑制作用转为正的拉动作用,且前一期GDP1%的增长将引起电力消费1.12593%的增长;(3)我国电力消费变化规律具有阶段性特征:1954-1973年间,电力消费变化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自1974年至今,电力消费的变化则表现为线性特征。(4)就电力使用效率变量和资本存量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程度,中西部地区要高于东部地区;(5)就劳动投入变量对电力消费影响程度来看,东部地区则要强于中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