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家鸭驯化的选择信号及驯化时间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驯化是距今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显著改变了地球的生物圈,导致了人类生活方式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家养动物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肉、蛋、奶等动物蛋白来源,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它们的野生祖先相比,家养动物在行为、形态、生理、以及繁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探究驯化过程中的选择信号,对我们理解从野生动物到家养动物的快速表型改变,以及家养动物快速适应新环境的遗传基础至关重要。绿头野鸭(Anas platyrhynchos)既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水禽,又是全球农业领域内最重要的水禽,尤其是对亚洲而言。由于考古学证据的缺乏,野鸭被驯化成家鸭的具体时间一直不清楚。此外,现代家鸭在许多非常重要的行为学和形态学方面与其野生祖先存在差别,尤其在羽毛的颜色和神经解剖学方面尤为显著。但是我们对造成这种表型差异的遗传学基础仍然知之甚少。因此,为了弄清楚家鸭的驯化时间,蛋鸭和肉鸭何时出现分离,以及为了确定家鸭在驯化的过程中在基因组上有哪些基因或者功能性区域经过了高强度的选择,我们对来自2个野鸭群体的22只野鸭和来自7个家鸭群体(3个肉鸭群体,3个蛋鸭群体和1个肉蛋兼用鸭群体)的56只家鸭按个体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78只鸭子共得到5,350亿条高质量的reads。总测序数据量达613.37Gb,以家鸭基因组1.1Gb大小进行估算,平均每个个体的测序深度为6.42X,平均基因组覆盖度为96.6%。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了 3,920万个高质量的变异,包括3,610万个SNP和310万个INDEL。每个个体所检测到的SNP个数平均为450万(范围为234万到952万),INDEL平均为40万(范围为21万到89万)。利用这个庞大的数据集及一系列先进的群体遗传学和历史不同时期有效群体大小分析,我们推测家鸭的驯化时间发生在距今2200年前,驯化发生后100年内肉鸭和蛋鸭迅速分散开来。野鸭和家鸭之间基因交流相对频繁,每个世代平均有1.21只肉鸭的基因型进入野鸭群体中,3.92只蛋鸭的基因型进入野鸭群体中。对野鸭群体和家鸭群体的基因组进行比较之后,发现与大脑、神经发育以及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在驯化过程中经过了高强度的选择。除此之外,我们的FST分析结果还显示,鸭白羽性状的原因突变位于MITF基因内部。综上所述,研究结果首次表明,家鸭的驯化过程是一个相对较近代发生和非常复杂的过程,驯化特征的遗传基础与其他脊椎动物的驯化事件有许多重叠。而且测序得到的9个不同鸭群体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以及SNP和INDEL变异的数据集对于研究进化、驯化或育种的研究人员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此外,这些数据为开发用于鸭子群体水平性状分析和基因组选择的一种全新、超高密度变异芯片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对铝合金铸件产生针孔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提出了避免产生针孔的措施,并对铝合金针孔度试样及变质试样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改进熔炼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可以改善铝
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对彝族文化的研究,找寻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切合点,发掘彝族文化中的设计亮点,探究民族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与普通钻孔灌注桩的比价效应和提高承载力的显著功用进行比较,阐明了其经济投入少、提高承载力幅度大的特点.
<正> 达川陆军预备役师某团在抓分队军事训练中,走出怕出事故的思想误区,加大训练课目的难度和险度,严格训练组织和管理,不仅提高了训练质量,且安全无事故。去年9月下旬,四川
在新课改开展十年后的今天,仍有些语文教师执着地延续着自己的所谓经验一“勤奋”,不思考的重复,不抬头的拼命,不回顾的狂奔,不反省的忙碌,殊不知,这样被勤奋光环包裹着的糖衣下潜藏
纤维性能都存在多种缺陷,纤维单丝的强度总是由多种缺陷共同决定。通过推导含多种缺陷纤维单丝的强度分布函数,从理论上证明含多种缺陷的纤维单丝强度并不服从二参数Wei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