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邻避设施的兴建和运营引起的周围民众的抵抗运动,笔者将其称之为邻避冲突。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带来邻避设施建立的增多继而出现邻避冲突频发的现象。如何化解建立的迫切需求与建立过程中和建立后的矛盾与冲突,成为现实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笔者在查阅这一类问题的相关文献后,发现在化解邻避冲突这一问题时,学者提出公民参与的决策机制、政府转变公共决策模式、社区治理等化解邻避冲突的途径,从参与冲突事件的众多主体看,这些途径均是以单个主体为切入点,因而无法从整体上对事件进行把握。笔者针对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协商民主理论提出委员会协商机制这一民主协商的平台,试图容纳多方主体平等协商做出科学决策。现有关于邻避冲突的概念是指因邻避设施兴建而带来的各种抵制与抗议活动。本文通过对于文献的梳理和现实案例的观察发现,邻避冲突不仅包括邻避设施兴建选址时产生的邻避冲突,在邻避设施建成之后也会由于邻避设施对于环境的污染和邻避设施周围新建的居民小区而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基于上述现象的观察,本文对于邻避冲突进行了重新定义,即邻避冲突是邻避设施选址建立时或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根据对邻避设施不同时间段的分类,将邻避冲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邻避设施建立时的邻避冲突,第二类是邻避设施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邻避冲突。本文提出的委员会协商机制是各方主体平等协商的平台,并根据邻避冲突的分类将委员会协商机制分为两个部分,即民主决策机制与民主治理机制,委员会协商机制中的民主决策机制不仅注重民主的准入程序,而且注重民主的过程。在选址建立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关系公共利益的公共决策的做出,这种公共决策的做出是在利益各方主体平等讨论协商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所以民主决策机制的本质特征是“协商、民主、理性、科学”。民主治理机制中公众通过社会协商和审议做出决策,与各方主体一同对社会事务进行治理,这一机制是以协商的方式对邻避设施运营与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进行治理,注重各方协商主体的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