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契丹自938年从石敬瑭手中割取幽云十六州后,南下侵扰更加频繁。宋朝建立后,两国围绕幽云地区的冲突不断。“澶渊之盟”后,双方休战百余年,北宋后期,宋徽宗行“联金灭辽”之策,宋辽战事又起,持续数年。宋辽战事互有成败,受战局影响,必然会出现投降群体,其中官僚群体即叛臣群体值得关注。影响宋辽官员叛降的主要原因是双方的和战关系。两次幽州之战及澶渊之盟前的宋辽大规模战事是宋辽叛臣出现的高峰期,由于宋辽两国政治、文化背景差异,双方的叛臣政策各有特点。北宋对待来降官员的政策自前期到后期发生了变化,前期主要表现为优待而不重用,对叛臣怀有猜忌、顾虑之心,后期由于徽宗用人不当及朝廷无人可用等因素的影响,对待来降官员肆意恩宠,滥用恩赏。辽统治者出于对中原先进文化的推崇,对待北宋来降官员一律采取有能者即重用的政策。宋代“忠臣不事贰主”的忠君观以及视夷狄如“犬马”的民族观的变化,对北宋士大夫以及后人认识叛臣群体产生了重大影响。狭隘的忠君观和民族观使得当时对叛臣的相关记录和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往往因其叛降行为而否定叛臣一生中所有值得肯定的部分。时至今日,结合具体史实对叛臣群体进行重新思考,对其评价将会更加理性、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