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素养作为其中之一,是思想政治课程培育高中生的重要任务。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塑造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重要时期,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生进入高校和社会之前必备的素养,思想政治课程肩负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重担。所谓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是指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借助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培育对象进行公共参与意识、知识、能力进行培育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知识和公共参与能力的内容,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特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当前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着下列问题: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认知错位,表现为重知识轻能力、重形式轻实效、重考分轻素养;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内容偏离实际,表现为偏离教学目标的实际、偏离教育对象的实际、偏离社会生活的实际;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形式较为单一,表现为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部分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中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参与不够,表现为课堂学习参与不够、课外实践参与不够。就其原因而言,主要是: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社会氛围和依托渠道不佳,表现为公众的公共参与素养整体水平不高、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渠道供给较少;中学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支持不足,表现为部分中学整合与开发资源不够、部分中学的保障条件供给不足、部分中学的评价体系不合理;家长在培育子女公共参与素养中作用发挥不够,表现为部分家长的公共参与素养参与度不高、部分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部分高中生缺乏公共参与意识和素养培育方法,表现为部分高中生缺乏强烈的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自我培育方法不当。为了提高其培育效果,提出以下对策:优化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社会氛围和条件,包括着力提高公众公共参与的整体素养、拓宽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渠道;中学主导构建关于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体系,包括树立依托思想政治课程培育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意识、统筹提升高中政治教师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能力、革新思想政治课程中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引导家长参与自身和子女公共参与素养培育活动,包括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提高公共参与素养、督促家长关注子女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积极引导高中生强化公共参与意识和优化素养培育方法,包括重点培育高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引导高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