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中土地使用权的分离聚合,中国农民经历了从家庭保障到集体保障又到家庭保障的自循环发展历程,以土地保障为核心、以家庭保障为依托的传统保障形式成为中国农民的养身立命之本.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农村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国农村现有的保障形式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均已撼动,其保障功能逐渐减弱,与之相应的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沿革,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中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络之外,这不仅使农民不能享用应有的公民权利,而且制约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使"三农问题"难以化解,更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严峻考验,因此,中国农村如何建成一个有效的成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该文首先对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从基本概念到理论演变作了简要的介绍,作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最终目标模式,其共性特征与原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接着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实际,通过分阶段地回顾自1949年以来农村社会保障的变迁历程,以及客观地分析现状,对农村社会保障进行了历史的梳理和认识.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和目标,即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从低水平起步,针对现实问题,分阶段、多层次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对现有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方式予以关注,以促进中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接轨,加快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文章对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路径选择和配套改革措施进行了设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从迎合加入WTO挑战的需要、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需要、促进金融资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资本的需要以及降低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需要四个方面分析中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根源。由于我国金融机制僵化和金融市场发展迟缓,除相对安全的房贷以及抵押贷款等外,大量中小型私人企业和个人很难从银行
贫富悬殊、城乡差别,是有目共睹的。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乡村的发展存在着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问题?如何才能促进城乡的协发展?笔者带着这样的问号,开始了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