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子系统设备端口经常会受到外界瞬时过电压干扰,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微秒(Micro-seccond,μs)级别浪涌电磁脉冲和纳秒(Nano-second,ns)级别静电放电电磁脉冲,会对电子设备和器件造成致命的损害,因此对电磁脉冲以及电磁脉冲防护器件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首先研制了一种水银开关控制的印刷电路板级(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测试组合波发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系统设备端口经常会受到外界瞬时过电压干扰,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微秒(Micro-seccond,μs)级别浪涌电磁脉冲和纳秒(Nano-second,ns)级别静电放电电磁脉冲,会对电子设备和器件造成致命的损害,因此对电磁脉冲以及电磁脉冲防护器件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首先研制了一种水银开关控制的印刷电路板级(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测试组合波发生器,以产生微秒级别浪涌电磁脉冲;搭建纳秒级静电放电实验平台,并针对使用的3Ctest品牌静电枪建立其50Ω测试系统下的电路模型,与实际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从实际测试出发得到限压型防护器件压敏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s,MOV)的伏安特性曲线并进行拟合,在电路仿真软件中建立了压敏电阻二极管电路模型、非线性器件电路模型,在三维电磁场建模工具Quickfield中利用压敏电阻非线性电导特性建立其物理结构模型。对压敏电阻进行浪涌抗扰度试验,并与所建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比较了静电放电下不同型号压敏电阻的响应,发现了不同器件电容和响应电压波形的关系。其次针对气体火花间隙器件提出其静电放电下响应特性示意图,同时选择了五种不同型号气体放电管(Gas discharge tube,GDT)、制作了四种不同尖端结构PCB火花间隙进行静电放电冲击试验,评估了不同电压等级下器件参数、结构对其击穿时延随机范围的影响,并给出了时延和静电放电电压等级的关系曲线和公式;针对PCB火花间隙提出在负电极加碳以提高电子的发射能力,从而提高击穿稳定性。最后,基于气体火花间隙器件响应特性的测试与分析,提出了静电放电下间隙器件的电路模型。介绍了三种典型电弧电阻模型Toepler模型、Rompe-Weizel模型、Vlastos模型,总结了模型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仿真软件中进行了电路实现;结合器件击穿时延的电路描述,建立了火花间隙器件的电路仿真模型,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为其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效的仿真计算手段。本文创新点归纳如下:(1)基于双指数函数,设计并实现了采用水银开关控制的PCB板级测试浪涌组合波发生器。(2)在时域电磁数值计算中材料非线性电导率的建模是一个难点,本文在Quickfiled工具中建立了MOV的三维电磁模型,导入了MOV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率,并和二极管电路模型、非线性器件电路模型在浪涌冲击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3)研究了不同型号气体放电管和不同尖端结构PCB火花间隙器件在不同静电放电电压等级下时延的随机范围,给出了时延和放电电压等级的关系。建议了时变弧阻的电路等效形式,结合时延特性建立了气体间隙器件的电路仿真模型。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为了有效降低CO2排放量,研究CO2处理技术是十分必要的。CO2的吸收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其中最常见的转化反应是CO2的催化还原,不仅可以降低温室气体含量,还可以获得具有高工业利用价值的产品,在环境和经济两个方面都能获得良好的效益。目前二氧化碳催化还原的最大挑战是由于二氧化碳本身的化学稳定性,普通催化剂催化还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Nonintrusive Load Mointoring,NILM)是根据电力入口处电气参数估算出各用电设备的工作及能耗状况,通过负荷辨识技术得到详细用电状态信息,与侵入式负荷监测相比(Intrusive Load Mointoring,ILM)大大减少传感器数量,近年来在调度优化和负荷精细化管理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随着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应用,深度学习算法仅
光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光伏阵列表面积灰会影响透射率从而影响其发电效率。随着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光伏板表面积灰程度,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污染环境下各因素对光伏阵列积灰特性的影响。本文以我校并联型光伏阵列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其积灰特性,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了其积灰物理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合理性,籍此,模拟了不同污染环境下光伏阵列表面灰尘颗粒的平均受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推动了风力发电迅速发展,风力发电在电力系统中占比提高带来了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挑战。风功率和负荷功率的波动,对系统频率的稳定控制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旨在关注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的方法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参与系统调频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进行建模,介绍了现有风力发电机组参与系统一次调频的方法原理,为进一步探讨双馈风力发电机参与系统
5G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对高可靠、低时延、多连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系列新型关键技术也应运而生。其中,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作为一种新的多址接入技术,允许多用户同时共享同一频带资源的特性有效提高了无线通信频带资源的利用率。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允许移动用户将计算密集型任务转移至边缘服务器进
室内场景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任务之一,与目标识别和图像识别具有明显区别,其图像构成相对复杂,在识别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整体场景布局,目标细节信息也尤为关键。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该任务在图像检索、智能驾驶、视频监控等应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对室内场景识别任务进行进一步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室内场景的识别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研究了一种结合目标特征和全局特征的室内场
近年来,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能源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具备远距离、大容量输电能力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常见故障之一的换相失败问题不容忽视。首次换相失败后的处理方式不当,可能引发多次换相失败的发生。连续换相失败会导致直流的单极或双极闭锁,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研究行之有效的连续换相失败抑制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仔细剖析了高压
作为动车组电气系统的主体部分,其车体内部成千上万根线缆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动车组能否安全、稳定地运行。目前,我国工程人员采用传统的、后进的检测方法对动车组进行线缆导通试验和绝缘试验。这种方法不仅虚耗人力,还会虚耗时间,并且极易因工程人员的主观原因而造成误操作与误判断,导致导通测试的结果可靠性较差,为动车安全、稳定地运行埋下隐患。为了解决传统人工校线测量方法可靠性低、检测时间长等方面的缺陷,文中采
输电线路上的螺栓缺陷分类是电力视觉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目前针对输电线路进行的螺栓缺陷分类的研究工作,大多仅限于利用螺栓螺母表面特征提取或者利用已有算法的改进,易受周围复杂环境的影响,无法满足高效的螺栓缺陷分类需求。本文通过研究门控图神经网络(gated graph neural network,GGNN),提出了基于GGNN的栓母对知识图谱的缺陷分类算法,利用螺栓螺母及周围环境的先验知识结合
分数阶微积分应用广泛,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分数阶元件制备的发展,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在电气工程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实际上,电容和电感都是非整数阶的。分数阶元件的引入,对传统整数阶电路综合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究分数阶电路综合很有必要。探索分数阶电路的无源实现条件和无源综合方法,对于电路设计、器件建模都具有重大意义。国内外对于分数阶电路综合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分数阶导抗函数的复杂性,还无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