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盈余管理现象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不仅会影响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可能会误导投资人的投资决策,危及债权人的资金安全,从而导致不同的利益集团受益或受损。由于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对相应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并做出职业判断,这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了选择对企业或自身有利的会计处理的机会,使得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与原有会计准则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这必将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对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新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及新准则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具体影响更加引起了业界的热切关注。本文将新会计准则作为研究背景,以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其2005—2007年(新准则实施前后)的资产减值计提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和新资产减值准则变化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防亏、扭亏的现象在新准则实施后依然存在,而曾经过众多学者验证的利用资产减值进行夸大亏损和利润平滑的行为并没有在新准则实施后的07年被发现;(2)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显著的限制作用,对具有夸大亏损与利润平滑动机的上市公司的抑制作用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防范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相关建议,如完善会计准则,完善企业绩效考评体系,提高社会审计监督的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