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礼亲王世系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1230_yuz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清一代,宗室在清朝政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礼亲王一系更是清代宗室亲王的重中之重。礼亲王在清代先后有13位亲王袭爵,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清朝政治,对清朝政治走向产生重大影响。根据他们在清朝政治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是天命朝至顺治朝时期的前三代礼亲王,他们以军功和血缘紧密关系奠定参政基础,与政治关系紧密。第二时期是康熙朝至民国时期的礼亲王,随着清朝皇权的集中以及皇子增多,礼亲王的参政基础被削弱,因此礼亲王世系在政治上的地位不断下降,直至清末时期,十一代世铎受慈禧太后重用,又重新回到政权核心。但是由于世铎缺乏个人能力,并未扭转局势。通过对礼亲王世系的考察,可以看到清代成功的宗室制度为礼亲王世系参政提供基础,其参政趋势因功勋多少和血缘亲疏而变化。通过礼亲王世系参政趋势,揭示出宗室亲王家族的兴衰与清朝历史走向相始终。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科学”初现中国,发展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坐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不过,后来约定俗成的所谓“科学”,其实是百多年来形形色色“科学”的积淀混合,不言而喻之下,还有当
学位
1844年的《黄埔条约》签订后,法国政府迫使清政府解除了禁教令,使自己日益成为在华天主教会的主要保护者。罗马教廷回应这一变化,将广东教务交与法国的巴黎外方传教会管理。
学位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建设思想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如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设立“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等。在北宋社会变革趋势增强,文人地位提高及其
从赈济钱粮来源的角度,古代赈灾可分为朝赈、官赈、民赈。本文从这个角度、以湖南为例对明代朝赈作一系统研究。中国自古就灾害频仍,进入明代以后,更是“无岁不告灾伤,一灾动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社会的近代化历程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其深刻的内在自生因素,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种种际遇都无法与中国传统社会和学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