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的民间故事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并且继承了柳田民俗学的传统,认为民间故事的研究必须尊重现实社会中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一点在日本学者严格的取材态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不仅关注文献资料,也十分重视口头传承中的民间故事。改革开放后两国民间故事交流日益频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是日本学者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硕果累累的时期。在这近三十年间,日本学者从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各个角度对我国民间故事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论文以日本学者对“烧炭翁”故事的研究为例,通过对故事的类型定义、起源和流传问题、故事包含的文化内涵等角度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日本学者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视角多样性的特点。日本民俗学发展受柳田国男“一国民俗学”的影响,通过观察同种族的国民,深入阐述日本的民族特性,用极端的“一元论”解释日本文化的发源,未从东亚的整体视角研究问题。但后来的学者们开始认识到这种研究方式的局限性,逐渐开始关注别国的民间故事,如伊藤清司通过对“桃太郎”故事的研究,做出了该故事起源于中国的推断。从“桃太郎”故事研究中能看出日本民间故事的研究逐渐走出“一国民俗学”的框架,由最初的“一元论”向“多元论”或“传播论”发展。通过了解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这一阶段日本学者对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概况和特点,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推动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编纂一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对于中国民间故事研究来说是当下紧迫而又必要的任务,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域性索引对东亚乃至世界的民间故事研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