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市场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而生的金融市场,旨在帮助国家和地区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与能源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建立碳市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碳市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七个试点碳市场,并计划在2017年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对现有的碳市场进行总结分析,提前做好准备,争取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全国统一碳市场。本文首先从碳金融市场的相关理论出发,对碳市场的概念、交易模式和经济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碳市场的概念包括碳市场的起源和分类方式等;交易模式侧重于基于项目和基于配额这两个碳市场交易模式;经济学理论包括外部性理论和科斯定理。之后,一方面总结我国碳市场的七个试点地区的现状,包括2013年第一个试点碳市场成立以来的交易情况、取得的成绩和问题,并从机制问题、市场问题和政策问题三个方面分析试点碳市场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采用IPCC推荐方法通过收集试点地区的能源消耗和GDP数据对试点地区碳强度进行测算,运用得出的碳强度指标分析试点碳市场的减排绩效,纵向对比不同碳市场的碳强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碳市场成立以来我国碳强度下降并不明显,可以说我国碳市场成立对于碳强度降低作用不大。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试点碳市场带来的启示和经验,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总体部署,并在最后给出了三条具有针对性的建议。2017年全国统一碳市场即将成立,因此,为了使全国统一碳市场健全运行,应积极将试点经验应用到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中,实现从区域到全国的平顺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