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书院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书院作为一种古代的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翻译中国书院文化不仅可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本文是以《中国书院文化简史》一书为翻译素材撰写的翻译报告,该书的作者为朱汉民先生。《中国书院文化简史》一书内容涉及书院的文化功能、书院发展历史、书院制度以及书院精神。笔者选取了“中国书院的历史”这一章为翻译项目的原文本。由于原文本以信息型功能占主导地位,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本次翻译实践活动,探讨了历史文化文本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文应尽量使目的语读者获得和源语读者一样的感受。此次实践内容以书院历史为主,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包括书院名称、古代官名和古代教育词汇等。对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词汇,作者避免采用简单音译的方法,大多采用意译加上注释,可以帮助目的语读者消除文化障碍,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在句式方面,文中出现了部分关于学术思想和古代书院政策的文言文,笔者采用增译或减译的方法,补充原文缺少的但目的语读者需要了解的信息,删除文中重复冗余的信息,更符合英语的语言思维。此外,文中还出现了大量的无主句,笔者采用了语态转换、增加主语等方法,这样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更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以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本报告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翻译项目进行了总的介绍,简述了该翻译项目的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对《中国书院文化简史》这一翻译任务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原文的作者朱汉民先生,并对原文文本的类型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三部分描述了翻译《中国书院文化简史》的过程,包括翻译前准备、翻译中的处理和译后校审工作。第四部分为主体部分,描述了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该部分主要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介绍了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对《中国书院文化简史》的翻译策略。第五部分主要总结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与收获,反思了翻译实践中的不足与教训。在此翻译报告中,笔者对翻译内容以及翻译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尝试总结出几点适用于历史文化文本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期为此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