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和原材料,农业发展为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产品市场,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省的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回顾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河南省情、符合科学规律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数据可得性、指标独立性和精简化原则筛选构建了从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和农业发展环境三个方面来说明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根据数据计算的结果,同时考虑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投入水平和农业发展环境,河南省18个地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排名鹤壁市第一名,洛阳市最后一名。与此同时,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出现了五种模式:第一类是山区农业型,包括:洛阳、三门峡两个地市。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特征是,由于地处山区,农业发展环境较为恶劣,农业单位产出较少,农业发展多靠资本投入和技术创新。第二类是领先发展型,包括:开封、鹤壁、新乡、许昌四个地市。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特征是,农业发展环境好,农业投入较多,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较快,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省处于前列。第三类是都市农业型,包括:郑州、济源两个地市。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特征是,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城镇发展矛盾突出。农业模式以都市农业为主,对传统农业投入较少。第四类是平原农业型,包括:平顶山、安阳、焦作、濮阳、漯河、商丘、周口七个地市。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特征是,处于传统农区,农业发展环境较好,农业投入增长和农业产出水平增长呈现较强相关关系,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第五类是缺乏投入型,包括:南阳、信阳、驻马店三个地市。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典型特征是,农业发展环境较好,但农业投入相对较少,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本文最后对河南省如何实事求是提升自身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以促进农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