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但是由于家庭的日趋核心化和小型化,以及“4+2+1”家庭模式的出现,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养老需求。社会化养老的典型模式是机构养老,但由于其成本高和不符合老年人习惯等原因,导致在高需求的情况下仍然入住率低,因此也没有成为主流的养老模式。于是我国借鉴西方的社区照顾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并且在2011年9月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求: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目前,各地政府已经对居家养老模式做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尝试,并且提出了“9073”或“9064”的目标,但是各地政府对于居家养老的理解各不相同,而且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具体该怎么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9073”和“9064”的划分标准和政策内涵并不明晰。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借鉴国内外经验,首先,对居家养老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且对居家养老和其他几种养老方式做了对比;然后,设计以社区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对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正式服务和非正式服务)、服务方式、责任主体、服务提供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针对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现有的问题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居家养老的概念、居家养老和现有几种养老方式的区分以及居家养老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分析国内外养老社会服务的政策与实践经验,提出适合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框架;第三部分:结合现有经验提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评估体系的参考指标。把居家养老的服务方式划分为两类:正式服务和非正式照顾,并对两种服务方式的内容进行阐述,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四部分:强调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的责任主体地位,和其他服务提供部门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第五部分:指出目前我国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本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