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的经济体系与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集聚的现象。这种现象较为常见,集聚的形态呈现出一种“中心-外围”的形式。制造业作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制造业集聚现象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本文将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县级行政区域制造业集聚的演化进程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制造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的制造业集聚现象不同,影响其集聚的因素作用机制也不同。 首先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脉络进行了梳理,深入了解集聚产生背后的理论机理,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对中国县级行政区的21种制造业空间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Krugman(1991)两区域模型进行改造,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制造业集聚各个因素对集聚过程的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提出六项假设,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假设进行了检验。最后发现,地理资源(firstnature)对于制造业有较大影响;市场潜力越大,集聚水平越高并且工业产值也越高;我国目前处于运输成本较高阶段,在此阶段运输成本越高,集聚程度越高;技术具有外溢效应,提高技术水平有助于推动工业产值的增加;生产要素对于集聚的影响依制造业不同而不同;政策对于推动产业集聚有较大影响,但如果不满足一定条件,政策的作用也会被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