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与手术结果的对比研究,观察比较MR横轴位、矢状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及对特殊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并找出目前腰椎MR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 方法: 回顾我院连续收治的100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并术前有MR平扫资料且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观察其MR常规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及T2WI压脂序列或STIR压脂序列,横轴位T2WI),制定MR矢状位、横轴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标准,分别与手术结果对照观察,计算比较矢状位与横轴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以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特殊征象的检出率,并分析MR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漏诊腰椎间盘突出或某些特殊征象的原因。 结果: MR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突出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3.6%,矢状位图像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4.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χ2=5.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向上下方突出或脱出和髓核游离的检出率低(36.00%,45.45%),矢状位图像检出率高(96.00%、100.00%),前者检出率明显低于后者(χ2=20.05,8.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横轴位图像对椎间孔型及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高(96.30%、88.89%),矢状位上分别为74.07%、38.89%,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χ2=5.28,9.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横轴位局限于椎间隙层面的扫描范围和矢状位单幅图像显示面积较小且缺乏参照是MR常规图像漏诊椎间盘突出或某些特殊征象的主要原因。 结论: 常规MR扫描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漏诊某些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常规MR扫描需需密切结合MR矢状位图像,根据需要局部增加横轴位扫描层面或结合CT或MR三维成像检查十分必要。